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麦收的故事

荒漠鹰 最后编辑于 2022-06-07 08:40:19
5799 2 10

                   麦收的故事  

 

吃过端午粽,小麦眼见着一天天金黄起来。暴日头一晒,风动穗头摇,熟透的麦粒儿,便哗哗唱响。稻要养,麦要抢,这时的麦,得赶紧割。往下日头一晒,麦粒自己会跳下穗头往地里钻;细雨长浇,麦穗也会萌青芽。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千年前看到的割麦画面,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富庶的江南依然处处可见。其实,露水未干之前割麦更好。镰刀插入密密的麦杆丛,勾出一片,半拢半抱入怀,再抽出镰刀平贴麦根,轻轻挥过,麦子已躺倒在地,麦粒一颗也不会弹出。

 

吆喝男劳力捆麦、女人和孩子继续割麦时,我当时的生产队长一定在反捶腰背,麦子也一定倒下一大片。麦杆很光滑,捆麦得有一把“杀”劲,要不,没上担就得散开花。男劳力粗糙的小臂,也就让尖尖的麦芒,毫不留情地划出一道又一道血痕。

 

那时的农民最盼望割麦。割麦了,春荒也就到头了。等不及队里分麦的女人家,会将孩子拣回的穗头揉出麦粒,用簸箕簸净、石臼捣碎,煮一大锅南瓜糊糊,让一家人就着臭咸菜,把肚子喝得滚瓜儿圆。

 

麦捆挑上场,摊铺均匀,便打麦。在北方,农民让马,或牛,或自己,拖着笨重的石碾子碾落麦粒。南方人用的是连枷。“劈劈啪,劈劈啪,大家来打麦……”我插队时每次挥舞连枷,就联想这苍老的儿歌。儿歌是欢快的,在“双抢”季节,打连枷也是老人、妇女轮得到的“轻快活”。炎炎烈日下,面对面排成两列,齐齐挥舞连枷片。劈劈啪,劈劈啪,打得汗流浃背;汗水粘住飞扬的麦壳、尘土,又贴满裸露的肌肤。汗水流淌着,脸上、脖根上的麦壳和尘土,淌入了深深浅浅的胸沟里……一场麦打下,吐口痰,也是黑黢黢的。

 

分田到户后,农村的水泥路多了起来,聪明的中国农民想出个新的打麦法——把麦子铺水泥路面上,让车轮子碾压。光滑的麦杆总让车轮子不听使唤出事故,这就苦了交通警察,一到麦收季节,就盯着农民的屁股宣传“严禁公路打谷晒场”。当然,这是老话。小鬼子的“宝马”,就像当年的东洋马,已在中国的小麦地里横行。不过,它成片吞下麦子,会成片的喷出麦杆,由农民拿着编制袋,在它肚子旁装灌麦粒。武进没这番景象,在偏远的金坛、溧阳农村,五年前也看不到连片的麦田了。还在种田的农民都说,不愁吃了,又卖不出钱,种麦做啥?不如种油菜。 

 

 

 

                             严禁剽窃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西江月
  • 泉水涓涓
  • 早春新柳
  • 竹青
  • 荷边垂柳
  • 方块糖
  • 兰陵村野
  • 张秋生
  • 何伯良
  • 陆吾
发送

2条评论

  • 问声汪同学,其实是校友好!
    2022-06-06 09:58:41 0回复
    0
  • 从农村看到了我们的饭碗。
    2022-06-06 08:22:41 0回复
    0
  • 1533
    积分
  • 156
    博文
  • 233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