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的原配窦皇后早逝,没了约束的李渊尽情纳妾,这就导致晚年内宠颇多。万贵妃、尹德妃、宇文昭仪、张婕妤等等,皆是李渊晚年数得出名号的宠妃。只不过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这位宝林张宠则,却是自始至终都不属于后宫宠妃的一员。
张宠则生于开皇九年,出身相当一般,祖上当过的最大的官也不过是个县令,便是借口“德高位下,有志无时”,也难以掩饰张氏一族的默默无闻,所以张宠则具体何年被选入宫,也不得而知。直到武德三年正月十七日,李渊驾幸蒲州祭祀舜庙,张宠则有幸随驾前往并得到了一夕临幸,遂有梦熊之兆。
十个月后,李渊的第十三个儿子李元懿呱呱坠地,而这个时候的张宠则已经三十一岁了。
论年纪,论姿色,张宠则的条件一点都谈不上出众,自然很难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后宫中脱颖而出。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直到李元懿出生一年且被封为滕王后,武德四年十一月,张宠则被册封为宝林的诏书这才姗姗来迟。
按《旧唐书·后妃传》记载:
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也就说是,宝林这个封号只有六品,在后宫中仅为低级妃嫔。张宠则能从李渊那里得到的恩宠,几乎是肉眼可见的淡薄。更加残酷的是,若不是李元懿的出生,恐怕张宠则连这么一个六品的宝林都得不到。至于其他宠妃能够为自己和家族、儿女赢来的花团锦簇,张宠则更是只有默默旁观的份。
好在张宠则并不计较这些荣耀与名利,她将自己的一颗心都扑在了儿子李元懿身上。尤其是在李渊驾崩后,贞观十年二月,张宠则被唐太宗按制封为太妃,并得到准许,可以随儿子一同离开皇宫,从这以后,她就开始了对儿子的悉心教导。
张宠则虽然姿容不及其他妃嫔,不过她的学识、品格却显然胜人一筹,尤为擅长真草和诗赋。要知道此时的李元懿才十六岁,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又怎能很好地担任起身为都督、刺史的重任呢?所以张宠则尽职尽责地教育儿子,告诉他为政须以德的道理,处理政务必须要做到威惠兼布、宽猛合宜,这样才能让地方上的百姓安居乐业。
李元懿自然将生母的教诲牢牢记在了心里,只是张宠则还没等到看见儿子干出漂亮政绩的那一天,就在贞观十九年正月十一日因病撒手人寰,享年五十七岁。噩耗传到长安城,唐太宗表示了极大的哀痛之情,派遣了五品官员前来吊祭。
只是或许因为张宠则一生无宠,且为妃嫔时品级较低,所以唐太宗并没有准许其陪葬李渊的献陵,只下诏让李元懿将生母安葬在潞州,葬礼所需的一切费用均由皇室负担。于是三个月后,张宠则被儿子安葬在了一处名为子推原的地方。
纵观历朝历代皇帝的后宫,得宠的后妃自有花样百出的宠爱可炫耀,无宠的后妃则有着惊人相似的生命轨迹——默默地等待临幸,默默地空耗青春,默默地老死宫中。而张宠则在李渊的一众妃嫔中,唯一堪称幸运的地方恐怕就是她有一个长大成人的儿子,后半生总归是有了依靠。
而牢记生母谆谆教诲的李元懿,在绛州刺史任上数断大狱,颇有盛誉,甚至还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褒奖,被赐物三百段,其子孙后代更是被誉为唐朝安史之乱后最有才干的宗室亲王。
有儿孙如此,张宠则若是有在天之灵,应当也会觉得很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