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原常言道) 2022年5月31日-2022年6月4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2-05-31 10:50:37
7136 13 12

临近毕业季,近日一毕业生因人才补贴排除“非全”研究生,把石家庄市政府告上法庭,当地法院已受理此案。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落户及人才待遇等方面常被区别对待,有网友说“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学历歧视”,到底课时学少了,还是学分没修够?但也有一些支持者认为,如果完全平等对待,对全日制研究生也不公平。对此,你怎么看?请注意,每周六晚截稿)

小启:本期起,《常言道》栏目更名为《平常语》

2022年,《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二出版 

5月31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龙城筱和、番茄茉莉


A0520220531C.jpg

图片描述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竹青
  • 无所求
  • 方块糖
  • 泉水涓涓
  • 荷边垂柳
  • 张秋生
  • 冯鹤鸣
  • 文学院
  • 西江月
  • 陆燕青
  • 富贵吉祥
  • 辋川集
发送

13条评论

  • 非全日制研究生为何不能享受人才补贴?

    近日,因不认可石家庄市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政策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的做法,南京理工大学2022届非全日制研究生刘同学对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提起了行政诉讼。5月23日,该案已获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非全日制研究生为何不能纳入人才补贴政策范围?面对此问题,石家庄石家庄市人社局回复道:“人才引进及补贴政策是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及用人单位需求而制定,具有差异化特征,有一定特殊性。因此,目前还未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人才政策范围,但我市仍在不断探索优化人才政策,例如今年新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家补贴就是创新突破的体现。”对于石家庄官方的回应,许多网友认为,这是一则赤裸裸的学历歧视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整个社会增加了对高学历,高知识人才的需求。在过去,大学生仿佛世间珍宝,无论在什么单位都被足够重视。如今,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整个社会也更倾向于选择高材生,社会就业压力也愈来愈大,进而导致了社会级别的现象“考研热”的出现。对此现象,国家进行了考研改革,其中有一项便是扩大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数量。然而,尽管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在面临社会就业问题的时候,非全日制研究生却屡屡碰壁,遭遇了同样求职的全日制研究生所没有的不公待遇。为此,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研厅函〔2019〕1号),明确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
    这几年疫情肆虐,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与此同时,考研热度也达到了历年最高。学历,似乎成了当下最重要的东西,在如今的企业招聘中,学历竟被默认与能力划为等号,招聘门槛也越来越高,很多原本专科,本科就可以胜任的岗位,最后不得不花大价钱来招研究生,而结果常出现人才错位,人岗不符。有网友留言道,有的单位为了提高整体单位的学历层次,招聘了一位文学博士,但在他们兽医站完全无用武之地。用人单位招聘做到真正对口,寻求到合适的人才也越来越难。
    非全日研究生的遭遇,以及一些地方在公开招聘中的“唯学历论”现象,其本质都是一样的,但这些看似约定俗成的做法并非就是完全合理的。在招聘中只看学历,实际上对个人身份的“污名化”带有极大的负面价值。这种价值观念一旦默认正确,就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和价值判断。不管是什么学历,选才用人,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才能够推动当地的人才引进措施,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2-06-04 23:54:30 0回复
    1
  • 厘清真相,消除偏见。近日,硕士毕业生刘某发现自己因“非全”身份而无法享受到石家庄市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政策。为此,刘某于5月3日一纸诉状将石家庄市政府告上法庭。6月2日,石家庄市明确将“国家统招的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纳入石家庄市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范围。至此,在石家庄市安家落户的“非全”硕士们得以享受与全日制硕士同等的优惠政策。社会对非全日制硕士的偏见大多源于2016年改革以前的在职研究生。申请在职研究生主要有三种途径:同等学力申硕、高级研修、中外合办,分别有不同的报考条件和毕业条件。因此,在职研究生的生源庞杂,毕业生质量也良莠不齐。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了关于研究生管理的5项新规,取消了在职研究生,取而代之的“新事物”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新规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须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全国统考)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非全日制研究生除了学习时间安排与全日制研究生不同,在教育上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换言之,非全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毕业等一切考核标准上是一致的,仅在学习时间安排上有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出现给予学生不脱产学习的选择,同时也适应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举两得的。这项响应产学结合的新改革,需要得到政府、社会的支持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部为保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权益,规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由于人才引进政策根据实际发展情况由各地政府自行制定,因此在区域上产生了权益保护的漏洞。石家庄市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差别对待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明显是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与不解。这种偏见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热情,阻碍了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需求下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因此,消除偏见,刻不容缓。
    2022-06-04 22:44:16 0回复
    1
  • kol
    政策补贴真人才,才不至“左右“为难

    近日,一“非全”研究生因不满政府人才安家补贴政策,而状告石家庄市政府。在当地法院受理此案后,政府相关部门便重新审定并印发了相关政策文件,将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纳入人才补贴范围。
    在各地都出台政策,吸纳人才的今天,只有让人才补贴“找到“真人才,破除繁杂限制,落实到对真才实干的补贴上,或许这才是人才补贴的真正意义和长久运行之法。
    纠结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谁才能得到补贴,未免走入了形式的怪圈。诚然两者学历门槛的确不同,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责任担当,认真细心等品质,或许还是要放到对个人的评价上去。在大力倡导,积极破除就业歧视,拓宽就业途径的今天,或许有关部门不能再拿已有的观念来审视与评价了。
    纠结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用人部门不如把眼光放长远,将人才补贴与构建良性用人与培养的模式相挂钩,让人的才能都有效施展,让不同的人找到适合的岗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用政策吸引来人才不难,而让人才扎根,让人才破土成芽,让人才聚荫成林,让追求人才在各部门各企业蔚然成风,真正形成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才是难点与重点。
    人或许会被学历以一纸证书代表,但用人单位却不能被一“纸“障目,只有打破用人偏见,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血肉而不是符号,求职与用职双方才能构建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才能推动就业体系的良性有效发展,这样才真正将人才立根的理念落到实处,才真正打破了僵化死板不流通的用人体系,才能真正为各方发展注入人才优势的最强助推力。与其”左右“为难,不如深化人才补贴评价体系与就业体系,让人才补贴”找到“真正应该补贴的人!
    2022-06-04 18:56:52 0回复
    2
  • 提高对非全日制的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迫在眉睫

    某毕业生因人才补贴排除“非全”研究生,把石家庄市政府告上法庭,当地法院已受理此案。这件事情背后反映出当下的就业现象: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

    在评论这件事情之前,我们要厘清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标准是否一致,因为企业和单位都想要招聘有能力的员工,倘若非全日制研究生在高校所受教育与全日制研究生不等同,这种区别对待也可以理解。但教育部办公厅于2016年9月14日以教研厅[2016]2号文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坚持同等标准,同等质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就说明在受教育方面,二者并无区别,那么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对待就不合理。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的原因,非全日制研究生是考虑到某些在职人员想要获得更好的教育、应对学历内卷情况、谋求更好的发展,所以为这些人提供了这样的渠道。既然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公平性与存在的合理性都没有任何可以质疑的地方,那么问题的根源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这又是观念的问题。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间,需要有人提出问题,引发大众的关注与思考,当大众形成了统一的观念后,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位毕业生的状告既是对自己权益的维护,也是对长期受歧视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发声,当今社会需要有更多人来发声以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8年11月30日发布《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严禁发布性别、民族、院校、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信息。这条文件就是诸位毕业生用以维权的武器,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坚定地站出来,打破用人单位与企业的“潜规则”,让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与全日制的研究生得到同等的尊重与待遇。
    2022-06-04 17:43:00 0回复
    1
  • 理性对待相对公平
    临近毕业季,南京理工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刘某因人才补贴排除“非全”研究生,把石家庄市政府告上法庭,当地法院已受理此案。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落户及人才待遇等方面常被区别对待,有网友说“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学历歧视”,但也有一些支持者认为,如果完全平等对待,对全日制研究生也不公平。
    首先,人才引进及补贴政策是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及用人单位需求而制定,具有差异化特征,有一定特殊性。而只对全日制研究生实行该政策自然有政府的道理,笔者认为,非网友所说的学历歧视,这恰恰是政府做的相对公平的行为。评判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区别不能仅仅去研究生时期所修的学分等维度去单一评价,其不可否认两者存在着本质差别。非全日制是上班族为了可以升职加薪而选择的一种提升学历体制,对于该类群体,他们既有学历和工作经验,还有了升职加薪的机会。反观全日制的学生,脱产本身就是损失。在这种条件下的实行的人才补贴政策似乎相对合理与公平,笔者认为不存在所谓的学历歧视。
    如若对于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在人才补贴上是平等对待的话,会大大挫伤全日制的学生对于学术研究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很少有人报考全日制研究生。无论是全日制研究生还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重要的是在于实现是一名研究生的价值,而不是因为所谓的人才补贴而令人汗颜。
    随着非全日制的体制的发展,各地方也应该从多个维度去衡量人才的含金量,“一刀切”的做法自然会引起社会的舆论。但是,回归问题本身,重要的不是在于有没有补贴,也不是是否存在学历歧视,而是在于是否能够对该地区,甚至是国家作出贡献。跳脱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的“怪圈”,理性对待相对公平。勿囫囵于虚无的歧视,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高学历的根本。
    2022-06-04 15:44:17 0回复
    2
  • “非全”研究生状告政府,更大的意义在于打破沉默
    近日一“非全”研究生刘浩哲因无法享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安家补贴,一纸诉状将石家庄人民政府告上了法庭。6月2号,石家庄政府就此事正式发文,明确将“国家统招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纳入石家庄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范围。

    研究生状告政府,并目促使政府做出政策上的合理改变,更大的意义在于打破沉默,他揭开了人们对于“非全”日制偏见的遮羞布,在世俗的观念里,“非全”似平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没有全心全意将心思投入到学校里,比不上全脱产在校的研究生。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看法见仁见智,但笔者认为既然国家认可了他们的学历学位证书和全日制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效力,那么他们就不该被区知对待,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落户和人才待遇方面都被区别对待,各地区甚至将引进高学历,名校毕业生当做政绩,这种以学历为用人导向的观念,损害了毕业生的平等就业的权力,更背离了教育改革的初衷。

    自2017年起,教育部以出台一系列相关通知其中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学历学位且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效力,那么非全就不该被区别对待。有多少非全对一些不平等的政策感到不满,想对不平等说”不“但又怕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怀着”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佛系心态,于是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沉默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这时急需一个人来打破沉默。

    争取平等对待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为维护自身权益,刘浩哲于5月16日向石家庄人民政府递交复议申请书,但并未被受理。5月21日,他决定对石家庄人民政府提起行政诉讼,23日他收到了立案申请通过短信。虽然这起案件还未开庭就迎来了政策的调整,但这仍是对不平等的反抗,他给后来者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无论是世俗观念还是政府,都应该打破学历歧视,改变对非全研究生的的偏见,在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时,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理性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2-06-04 14:35:47 0回复
    1
  • 厚此薄彼源于学历歧视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为了引进人才,全国多个城市纷纷发布各种引进人才的新政,其中包括落户、就业、购房等各种优惠条件与补贴。石家庄市为了引进人才,2022年发布了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等5项奖补的文件。近日,一研究生毕业回石家庄就业,因“非全”研究生而被排除在人才补贴之外。该研究生对此不服,将石家庄市告上了法庭。

    谈到人才,人们自然首先关注的是学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学历看作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在就业、晋升、补贴方面,往往把学历高低作为区分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效力。而石家庄市制定的人才补贴范围却刻意限定在“全日制”,把“非全”拒之门外。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统一要求。石家庄把“非全”研究生区别对待,显然是对“非全”研究生的歧视。

    人才是宝贵的,公平公正地对待人才方能吸引更多人才。石家庄市把“非全”研究生拒之以补贴门外,是厚此薄彼不公正的做法,既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与法规,也不利于人才引进及地区经济发展。客观来讲,“非全”研究生工作经验及能力方面,通常情况下要优于全日制研究生。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城市及用人单位对有工作经验、能力强的人才给出更加优惠的待遇,而并不注重“全”与“非全”。

    “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只有公平公正地对待人才,方可吸引更多人才,留住更多人才。本案无论结果如何,当事人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已维权,是时代的进步。也望通过此案件,让更多“非全”研究生不再受到歧视,享受到应有权力和待遇。
    2022-06-04 13:04:54 0回复
    0
  • 人才偏见下是规则的泛化
    近日,一非全日制研究生对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提起了行政诉讼,原因是不认可石家庄市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政策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的做法,事件背后有关“人才”“公平”的社会问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在生活条件提升,对学历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俨然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群体,前者接受着“一心一意学习,肚子里都是真材实料”的夸赞,后者则是常常面对“学历买来的吧?”等等无端质疑。而根据国家标准规定,不管是非全日制还是全日制研究生,都是每年10月份开始报名,12月参加全国统考,考试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并不存在区别对待的问题。那为何会出现这等偏见?
    人们对于“非全”研究生的固有思维大多出自于“非全”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与时间安排。据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往往依照着“有时间就上课”的行为模式以及不固定的上课方式,如网上学习,提交学习记录等,同时学校对于“非全”研究生的管理并不如全日制研究生那般严格,这种“随性”的举动在人们眼中则是“一心二用”的行为,即使是在相同的考试政策和标准下,也会出现“全日制比非全日制优秀”“非全都是绣花枕头”的言论偏见。对于学历的误解偏见导致人才遭受不公平待遇,这类现象并非一例,青岛、厦门等地都有在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方面的“偏见”
    据了解,在6月2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将国家统招的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纳人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范围的通知》决定将“国家统招的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纳入我石家庄市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范围。考虑到非全毕业生在职地不同,培养方案不同等问题,各地引入人才政策存在差异是合情合法的,但对所有“非全”研究生都“一棍子打死”的做法是绝不可取的,政府应当出台相对细化的人才筛选方案,选出符合对应条件的人才进行补贴,并不是潦草对待以致于引发“学历歧视”的舆论问题。人才对待需谨慎,细化规则方是真!
    2022-06-04 11:26:43 0回复
    1
  • 透过学历看能力
    近日,一名应届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生因其所在城市的人才补贴政策只将“全日制研究生”纳入补贴范围,而将其所在市政府作为被告,提起了行政诉讼。人才引进、学历,这几个字眼串联起了一个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就业问题。
    在就业问题中,学历无疑是最受到关注的话题之一。事实上,长期以来,社会文化中存在着因为对知识文化的正向评价而导致的“唯学历论”的刻板化评价机制。这并非如今才有,也并非我国独有。社会分工出现之后,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帮助社会进行社会选拔与筛选,从而将劳动力分配到合适的岗位,达到效率最大化。而这种选拔与筛选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标签,又因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疲于分辨标签后的个人,如此便产生了标签化的刻板印象。诸如,“研究生比本科生优秀”、“全日制比非全日制优秀”、“双一流大学比非双一流大学优秀”等等。这种刻板印象在就业中屡见不鲜,也会带来一些区别对待,比如在晋升中,研究生会比本科生晋升更快。人们当然不喜欢这种标签大于考察求职者个人能力的用人方式。但这种刻板印象与区别对待,能否被认定为歧视,又能否作为提起行政诉讼的理由,值得仔细辨析。
    与刻板印象不同,歧视是一种被国际所普遍认可的人权问题,平等与不歧视原则是人权法的核心。在法律语境中,歧视的内核是“区别”与“不利对待”,但这种区别的来源并非是能力、贡献,而是性别、种族、基因等自然随机分配的“天赋因素”。司法作为一种终局性的救济手段,需要把好关,避免歧视判定的“泛化”,如对于劳动者由于其贡献、能力等不同,进行不同的对待,并不是歧视。在本次事件中,人才补贴政策是地方政府为吸引劳动者来到本地进行经济建设而采取的激励措施,各地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具有相应的自主权。在法律的价值判断上,这名毕业生想要获得一个自己所希望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难度,但依法表达诉求的行为起到了提醒社会、地方政府、用人单位,重视广大求职者“透过学历看能力”的朴素诉求的作用。这个问题虽然难,但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与推动下,苟日新,日日新,终究会越来越向好发展。
    2022-06-02 18:25:19 0回复
    0
  • 人才平等对待之路漫漫
    近日,一毕业生因石家庄市政府人才补贴排除“非全”研究生,将其告上法庭。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落户及人才待遇等方面被区别对待的事件背后,究竟是学历歧视还是保证全日制研究生的公平,网上众说纷纭。

    既然都是人才,区别对待现象就不应该存在。一些支持区别对待的网友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量水,是花钱“买”学历。这类话中提到的其实是在职研究生中存在的乱象。而2016年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后,非全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是在统一划线下用同一张考卷,受同样标准培养,毕业要求也是一样的,完全不存在所谓的水学历的可能,都是一样的人才。不过这类话的存在正暴露了一些人对非全研究生的误解。研究生招生制度已经改革,有些人对非全研究生的认识却还没有转变,这正是“非全”研究生被区别对待现象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各地人才政策应响应国家号召,平等对待每一位人才。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路走来,面对着就业歧视、落户难等等问题。在教育部等部门的密切关注下,以及他们自己不断地争取应有权益过程中,政策在不断完善。各地应紧跟国家政策,清楚认识到“非全”研究生也是不可缺少的人才。虽然目前国家对各地的人才政策无统一规定和要求,但是这不能是各地放任区别对待的理由。不断探索优化人才政策的可能,人才队伍才能获得更好的壮大,城市发展才能更好。

    面对区别对待,非全日制研究生除了维权还要不断地展示自己的能力。目前已有多地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政策惠及范围内。面对这样的机会,非全日制研究生应该好好抓住,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让更多人意识到“非全”人才的重要性,打破偏见,为平等对待人才之路的建设添把力。
    2022-06-02 18:09:16 0回复
    1
  • 人才补贴与歧视无关

    临近毕业季,近日一毕业生因人才补贴排除“非全”研究生,把石家庄市政府告上法庭,当地法院已受理此案。关于这个话题,我认为:
    第一、人才补贴是当地为了引进人才,给予的一种物质上的补助。譬如长沙市对在长沙就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可以领取租房和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对35周岁(含)以下毕业两年内,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除外),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2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首先,人才补贴政策本身是一种奖励性政策,不是普惠性政策,地方政府当然有权依据自身财力和需求定义人才补贴奖励范围和奖励条件,这和歧视无关。其次,人才补贴政策本质就是给没工作的全日制毕业生刚出学校的一笔生活启动资金,非全日制的有工作有收入,包括长沙强调的“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除外”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说已经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的非全日制毕业生,他们有稳定的工作,有不菲的收入,有优厚的待遇,所以不能享受人才补贴,并非指单指非全日制研究生。我反而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自己有工作有收入,还要向全日制研究生看齐,这难道是公平正义?
    第二,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有本质的区。许多人却认为,非全日制也是教育部门组织的统考,取得学历证书在法律具有同等效力。这是国家的就业政策,实际上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区别很大。首先大家对统考认识有误区,统考只是统一时间考试,并不是统一试题。很多专业非全日制和全日制试卷完全不同,统考并不代表考的试卷一样,认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试题一样本身就是错的。举个例子,去查查非全日制会计专硕士和全日制会计学硕士都考什么?非全日制会计硕士是考两门,即管理类联考综合和英语。全日制会计学硕士考的是高等数学三、英语、政治和专业课。两者考的试卷完全不一样,试卷难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录取分数线也不一样,学习时间、毕业标准、学习学术付出都不一样。在人才学历稀缺情况下,函授、成考自考学历同样被高度认可,也是人才,但扩招后,函授等学历认可度急剧下降,就是因为人才学历过剩,研究生也一样。作为企业,面对一个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个是全日制研究生,该录用谁?这不是歧视,是择优录用。
    2022-06-02 10:43:45 0回复
    1
  • 差异化吸引人才≠就业歧视

    无所求

      非全日制研究生刘浩哲不认可石家庄市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政策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的做法,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市政府确认市人社局相关行政行为违法,主张撤销并责令市人社局重新作出相关行政行为,或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统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及学历歧视。可是刘浩哲回到家乡是照常就业的,并没受到就业歧视和学历歧视,只是没有享受到就业安家补贴而已。就业安家补贴并不属于就业政策,而是吸引人才政策。差异化吸引人才,不能与就业歧视划等号。

      不只石家庄,青岛、厦门等地也是这么做的。在招考、招聘、落户、就业、创业方面,非全研究生享受同等待遇,但在住房补贴政策、一次性安家费方面不含非全研究生。官方回应,非全研究生也是人才,但不是本地需要给予激励、补贴的人才。说白了,还是认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制研究生是有差异的人才。两者究竟有没有差异,事实判断难于价值判断。毕竟全日制学生是全天在校,一门心思学习,非全日制学生是人在职岗,边工作边学习。尽管会有非全研究生学业成就和能力超过全日制研究生的案例,但就群体而言,用人单位更青睐、地方政府更希望吸引全日制毕业生,是可以理解的。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乃是常识。

      此外,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研究生还有另外一些差异。如培养方向,前者是学术型硕士生,也可以是专业型硕士生,学制3年;后者只能是专业型硕士生,学制2年,后来也有改为3年的了。再如报考类别,前者是非定向的,也可定向;后者只能是定向的。不尽枚举,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毕业证书上必须标明“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另外,非全日制毕业生只要没有感受到就业歧视,对于1到3万元的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可以不必在意,因为边读书边工作时的工资收入远远超过这个数,工龄及五险一金等方面也会多得好处。何况用人单位和地区想吸引什么人才,也有一定的自主权,国家难以统一规定。
    2022-06-01 20:09:22 0回复
    1
  • 这个“非全”研究很有想法啊。
    2022-05-31 16:16:41 0回复
    0
  • 6946
    积分
  • 201
    博文
  • 1334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