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防灾,请平安进来;减灾,让灾害离去

无所求 最后编辑于 2022-06-02 08:19:20
7033 8 16

防灾,请平安进来;减灾,让灾害离去

 

无所求

 

应答好永恒课题

 

  岁月,能抹去满目疮痍,却抹不去镂骨铭心的记忆;新生,已填平断壁残垣,却填不平失去同胞的痛憾。14年过去了,只要提起,便惊心动魄,神情肃穆。2008512142804秒,一场8.0级的“5·12汶川地震”不期而至,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4625.6万人遭灾。举国同悲,八方相助;携手抗灾,感天动地。彼时彼刻,国人最深刻的共同感受就是:“我们都是幸存者!”

 

  20185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致信强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或将进一步加剧。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至上。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20225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 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5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通过全国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国人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社会各方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面前,人类的力量太渺小了。在无情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的生命太脆弱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不能有“战胜”和“驾驭”的狂妄,永远要保持谨慎的心态与谦卑的姿势;努力探索奥秘,提升科学认知;遵循客观规律,以求和谐相处;永远保持防灾减灾意识,不断提高抗灾救灾能力;持续努力答好“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这个永恒的课题。

 

应对好自然灾害

 

  对待自然灾害,我们需要心平气和。大家知道,所谓自然灾害,就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损害的自然现象。例如干旱、高温、寒潮、洪涝、泥石流、台风、龙卷风、冰雹、暴雨、地震、海啸、沙尘暴、雷电、火山喷发等等。对自然界而言,这些现象,都是它们正常的活动方式或运动形式。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运动,不但是生命的本质,更是自然界的本质。运动,是自然界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恩格斯根据十九世纪人类自然科学成果指出,“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反杜林论》),所以“既然我们面前的物质是某种既有的东西,是某种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那么运动也就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自然辩证法》)。

 

  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常常超越了生命的承受能力,给生命带来了损害甚至毁灭。地壳稍微动一动,就是地震;空气稍微动一动,就是台风;雨水多了,就是洪灾;雨水少了,就是旱灾;海洋动一动,就是海啸;太平洋冷一点,就是拉尼娜,暖一点,又是厄尔尼诺。就像我们一呼吸一挥手,无数微生物便遭遇风暴;我们一走路,小虫被泰山压顶;我们一拍手,蚊子生命毁灭。微小的,经不起庞大的。大自然,无所谓仁慈或残酷。我们只能在充满自然灾害危机的环境中生存,我们只能小心接待自然灾害这位不速之客。大自然,孕育了生命,也考验着生命。抱怨自然灾害不该来,无所用;幻想自然灾害不发生,非理性。我们能做的,就是应对好自然灾害。

 

  学习防灾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掌握减灾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常言道,我们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同样,我们也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有一个《防灾减灾守护生命十条法则》,我们真的要好好记住,心中有数,到时应急,条件反射,险里逃生。遇地震,桌子床下找空间,靠在墙角弯曲身体,厕所厨房更可躲避,抓到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时蹲在开阔地带;遇火灾,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阳台滑下要用绳索捆住,不要乘电梯;遇洪水,尽快向高处爬行,土房顶上靠不住,可用睡床桌子扎木筏,抱住大树或用绳索拴住等待救援;遇雷雨,在外面别往树下站,铁塔线杆也要远离,若在家要关好门窗,切断电源;遇泥石流,横向快爬上山头,逃离别顺沟底走,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之前看气候。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要记住应对的逃生办法,遵循相应的防灾减灾原则,让自己成为幸存者。

 

应付好生物灾害

 

  触发我国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直接缘由,是十四年前的“5·12汶川地震”,即无生命物质运动带来的自然灾害。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设立的“国际减灾日”,以及许多国家为本国设立的防灾减灾主题日,防灾减灾的主要指向也是如此。但是我们防灾减灾工作的范围,不会仅限于此。在自然界有机生物圈里,人类还会受到其它生命物种的伤害,甚至形成大规模致命性灾难。自从230万年前从南方古猿中分离出我们的祖先“能人”起,人类从没停止过在生物圈里的生存抗争,从没停止过探索应付各种生物灾害。中华民族许多传统节日及民俗,就是应付生物灾害的智慧遗迹,如春节之“过年”及燃放爆竹,端午节用菖蒲和艾草驱虫辟邪。

 

  譬如,几千年来,瘟疫就一直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我国最早有记载的瘟疫发生在周代,鲁庄公20年“齐大灾”。1232年,金国汴京曾发生惨烈瘟疫,两个月里“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其数。”据学者不完全统计,从周代开始,中国史上有记载的大型瘟疫近300次。公元6世纪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死亡人数高达1亿,直接导致东罗马帝国的衰退。公元14世纪第二次鼠疫大流行,整个欧洲死亡2500多万人,人口减少一半。十九世纪末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波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又死亡2000万人,人口减少三分之一。

 

  现在人类似乎到了生物圈或食物链的顶端,其实不然,不起眼的细菌病毒依旧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我们。当前新冠疫情,就又是一场全球性世纪大瘟疫。幸亏人类探索积累了有效的隔离战术,更因医学科学有了较大发展,疫苗得以超常速度研发出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纵然如此,应付策略佳与不佳,后果还是形成强烈对比。中国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国家疾控中心总结出并不断修订防控方案,强有力地采取“动态清零”策略,我们的抗疫战役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显著成效。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近日刊文指出:“如果计算最终的死亡人数,中国的死亡率很可能会低于大多数国家,而且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小得多。”而有的国家放任病毒传播,已导致新冠肺炎死亡超过100万例,超过20万名儿童因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身亡沦为“新冠孤儿”。

 

  当然就细菌或病毒而言,它们也是为个体生存和物种繁衍而奋斗,也无可厚非呢。甚至它们在地球上比我们资格更老,更受大自然欢迎,它们不会为居住过度装修,不会过度消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只是当它们无法与我们共存时,我们只能“净”而远之,惹不起则躲得起;躲不起则被迫而歼之。遇疫情,遵循《防灾减灾守护生命十条法则》,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不得不去公共场所时,必须戴好口罩,刷好场所码,回家好好洗手;平时做好个人卫生,用餐尽量有公筷,防止病从口入。

 

应控好人为灾害

 

  如果说自然灾害包括生物灾害,我们应当平心静气地应对,那么对于人为制造的灾害,则须拍案而起,坚决依法遏止。4291224分,湖南长沙市望城区金山桥街道金坪社区盘树湾一栋居民自建房发生倒塌事故,造成53人遇难,其中44位长沙医学院学生都是00后的孩子。公安机关已对房主、设计施工负责人、工程检测负责人等9人予以刑事拘留。生命无价,生死天大事。不仅是发生53人遇难的天大事,更是生命遇难天大事一下子发生了53次。

 

  对人为灾害必须有清醒、清晰而严肃的认知。有一位网络写手说,“这一次的意外,让许多人想起了汶川大地震……”。这个说法严重不妥。此次房屋倒塌事故,完全不该是“意外”。事实上,是贪婪、冒险、渎职、失范,是明知故犯的疑似犯罪行为。远的不说,20203月,福建泉州欣佳酒店坍塌,29人死亡;20208月,山西临汾聚仙酒家坍塌,29人死亡;20217月,苏州四季开源酒店坍塌,17人死亡,这些近年刚刚发生的房屋坍塌导致重大伤亡事故,依然历历在目。却没能拉动贪婪者“回头是岸”,没能触动渎职者“幡然醒悟”,没能引起监管者“高度重视”!至于联想汶川地震,更不恰当。汶川地震完全是意外的,不可抗力的,地震预测能力不及乃是全人类的科学难题。而这些酒店饭店坍塌灾害,完全是人为的,是可以避免的。

 

  有研究表明,古代人口大量“异常”减少的前三原因是,灾荒、战争、瘟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包括笔者自己,对于“饥不择食、食不果腹”的记忆,应当还是很清晰的。这些人一定是习惯于“光盘”的,对于浪费粮食一定会深恶痛绝。就目前而言,全球仍有9亿多人吃不饱而营养不良,当前非洲旱情导致饥荒令世人不安,俄乌冲突导致两国小麦减少甚至禁止出口,印度也禁止小麦出口。记得新冠疫情发生后,越南泰国等粮食出口国都纷纷减少出口。粮食供应不足,依然是世界的严峻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保持十几年粮食丰收,把14亿只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碗里装着自己的粮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可是,最近个别地方毁麦开工及网上流传的“割青麦作饲料”短视频,令人发指。竟然蛊惑“等到麦熟后卖麦子,每亩约1200元。而在小麦灌浆期卖,每亩1500元”,究竟是谁在蛊惑人心?是何方神圣在购买灌浆期小麦?是否背后有什么险恶用心?毁灭成熟期前的农作物,几十年来多见媒体披露,却少见严厉处罚这种犯罪行为!收割成熟期前的农作物,就是浪费粮食,就是“极大的犯罪”!事实上,粮食危机,我们一点都里不能麻痹大意。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耕地在世界“后列”,现在每年还要进口不少粮食。耕地红线原先设置在21亿亩,后来退到18亿亩。竟然还有毁麦搞开发的糗事,难道18亿耕地红线也要击穿?2021年公布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与“二调”数据相比,成都平原耕地面积10年时间减少了40%,此事就应当严惩不贷。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答好各种灾害的永恒课题,目的就是:防灾,请平安进来;减灾,让灾害离去。

 

2022.5.16 11:12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顺其自然者
  • 泉水涓涓
  • 早春新柳
  • 陆吾
  • 双桂女
  • 蒋锷初
  • 方块糖
  • 金田
  • 八月小龙
  • 嫳屑男子
  • 张秋生
  • 何伯良
  • 乐水老人
  • 冯鹤鸣
  • 人参果
  • 西江月
发送

8条评论

  • 警钟长鸣
    2022-06-01 10:13:28 0回复
    0
  • 让警钟长鸣。
    2022-05-31 20:47:16 0回复
    0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22-05-31 16:04:03 0回复
    0
  • 昨天常州又发生一起火灾
    2022-05-31 13:56:01 0回复
    0
  • 防灾 减灾
    2022-05-31 10:52:37 0回复
    0
  • “割青麦作饲料”这种毁灭成熟期前农作物的恶行令人发指,应当严惩不贷!
    2022-05-31 10:47:18 0回复
    0
  • 防灾减灾主要的解法是设计提高防震能力的建筑,强制所有新建筑必须达到法律规定的等级,否则不准上市。
    2022-05-31 09:03:49 0回复
    1
  •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2022-05-31 09:00:48 0回复
    1
  • 42609
    积分
  • 2998
    博文
  • 11792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