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周年】
无所求,心自悠
十五年,弹指一挥间。
无所求,踏实坚守,
写平常文字,心自悠,
春夏秋冬,甜酸苦辣成篇章。
留得记忆,美丽岁月,
立足再前行,感谢常州网。
常州网15年辛勤耕耘,播撒芬芳,成绩骄人;15个春夏秋冬,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同时也展示出她成熟的魅力。可庆可贺之际,我要说:感谢常州网!感谢常州网的编辑老师!!
人的一生,或大或小,或深或浅,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那年在徐州一次故事杂志笔会作者座谈时,故事杂志的一位编辑问我,在你的人生历程中,对你影响最大、最深的是什么?我坦率地说:“常州网。”见那编辑一愣,我赶紧补充说:“常州网是我的良师益友。从在常州网‘龙城博客’上发出第一篇故事起,我就和常州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不但从‘龙城博客’‘觅渡时评’和其他栏目上汲取了精神食粮,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编辑老师和网友,可以这样说,常州网改变了我退休生活的轨迹!”
我没有夸大其辞。
在我的第一篇故事发到“龙城博客”上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几年中,我连续不断地发了近300篇故事文稿、200多篇散文随笔,其中有200多篇故事、50多篇散文随笔再投稿给各地纸媒,得到发表、获奖和被故事网络平台转载。以致引起一位多年的老朋友对我提出了“警示”:“网络是言论阵地,你不要把它搞成文学二版。”我笑笑说:“我有这么大的能量吗?在常州网龙城博客这个平台上,我就是写我自己的思想,自我欣赏而已。”
说真话,常州网是宽容的,平台包容“百花”,并不限制文字体裁。纵观各地网络,除了专业的文学网络,确实是很少有文学作品“齐放”的。谨此这些,常州网就值得随着我的退休生活。
人的兴趣是会随着社会变化而调整的。“不忘乡愁”激起了我对地方民俗文化探索研究的动力。我参加到了对地方民俗文化的田野调查、民俗研究这个行列。几年中,写作出研究文章、传说故事千余篇,先后发在常州网龙城博客,发表在各地纸媒。
1979年我写了一个民俗风情的微小说《中秋舞火龙》,给湖南省常德市举行的“紫荆花开”纪念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世界华文微小说征文投稿。这次征文共收到国内外参赛稿件10673篇,其中,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外来稿共917篇。让我开心的是,这次征文大奖赛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认真初评、复评和终评,我的《中秋舞火龙》、书城的《这个故事我不写不快》荣获“紫荆花开”纪念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世界华文微小说征文大赛一等奖。
我受邀参加在湖南举行的颁奖典礼,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在颁奖典礼上给我颁发了一等奖证书。最让我激动的是,在颁奖会上,湖南电视台记者采访了我,我说:“我是一个文学写作爱好者,也是一个研究地方民俗文化的爱好者,我觉得: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特色,就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本性,香港历史文化的渊源,民俗风情的独特,城市氛围的节奏,孕育了它的灵气和活力。和祖国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民俗文化既有传承,又有演变;既有积极的因素,又有消极的成分。认识传统,尊重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扬良除莠,推陈出新,才有可能创造出符合民情的新风俗,显示出自已的个性特色。
“因此,我也想过,城市不能只有历史,还要留下了文字。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日趋趣味和娱乐化的时代,文学写作不能仅仅关乎娱乐和趣味,更要关乎民俗,关乎良知,关乎是非,关乎世道人心。因为,生活的品质在于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让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我们江苏省常州市,官网常州网一如既往地对我们写作的文稿一视同仁,才使我有自信写作,坚持不懈……我感谢常州网的厚爱!”
无所求,心自悠。常州网15年,虽然经过多次改版,但我始终把她看作是我的良师益友,成为了我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偶有感悟,我就会写出来发上网络,看到有网友跟帖,心里还是和当年第一次看到有网友跟帖那么激动又感到幸福。现在,常州网立足新起点,再赴新征程,正在发展壮大。这让我坚信,常州网会一定会伴随着我的退休生活,我会一如既往的关注她,不离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