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康师傅老坛酸菜方便面重返超市货架”的消息再度登上热搜。此前,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有关其“土坑酸菜”的风波还未平息,仅隔一个月,康师傅便悄然回归,如此迫切,难免引发大众热议。
昆明地区的部分超市,在重返货架的康师傅老坛酸菜面旁边,摆放着当地监管部门的《行政建议书》,强调老坛酸菜面中的酸菜包和3·15晚会曝光的几家供应商无关。带着文件卖方便面,这样的新鲜事确实少见。不少网友表示,“劣迹艺人尚不能复出,那凭什么劣迹食品就能被允许重新上架?”笔者认为,康师傅这波“小心翼翼”的尝试更像是在试探消费者的容忍度,从下架到重新上架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产品重新上架容易,但想要重新被消费者接受可没那么简单。正如劣迹艺人不能复出一样,劣迹食品更不能悄然回归。老坛酸菜面带着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的《公告函》等红头文件上架复出,无非是想借助监管公信力为产品质量作背书,意图重获消费者信任和市场认可。但据调查,26万名参与投票的人当中,有23万人明确表示“不会再买”,占比近九成。
中国人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说法。然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切身利益,更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从“土坑酸菜”两度登上热搜引发热议可以看出,由于企业经营者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基本的法律和道德意识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发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危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土坑酸菜”事件已经给康师傅带来了品牌信任危机。
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信任关系也不是单靠一份文件就能建立的。像康师傅这样的企业要想重塑产品的信誉和形象,解开消费者心里的疙瘩,重新获得消费者的接纳,关键还得靠质量说话。在采购环节,就应该严格把控原料质量,对供应商应该精挑细选,将品控标准化、流程化。上规模的企业已经迈向自建原料基地甚至进军农业产业的最前端——种子行业。如农夫山泉麾下的农夫果园、茅台酒业的红缨子高粱种子研发公司等。相比带文件复出,作为多年耕耘已树立民族品牌的康师傅更应该从这一次事件中吸取教训,不要被原料供应商反噬,而应进一步做深产业链,增强竞争力,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