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在常高校大学毕业生在常州求学、生活了四年,他们对常州感觉怎么样,愿不愿意留在常州就业创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年学子对常州的认识和评价。本文为“觅渡新语”约稿,从一个在常高职院校的角度分析了毕业生的去向,供读者诸君参考。
一、毕业生就业概况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3936人,共分布在5个二级学院45个专业。从就业去向看,有52.27%的毕业生选择就业,43.36%的毕业生选择升学。有85.40%的毕业生在江苏省就业,毕业生中有53.17%的毕业生在常州市就业,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和安徽省。就业量较大的行业为制造业占比为28.94%;就业量较大的职位为工程技术人员占比为21.94%,其次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18.96%。
我校2021届毕业生共3765人,分布在五个二级学院,40个专业。从就业去向看,有62.46%的毕业生选择就业,有28.61%的毕业生选择升学。已就业毕业生中有83.65%的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毕业生中选择留常发展的比例为58.77%,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就业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占比30.52%,其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69%);就业单位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其他企业,占比达到93.03%,其次为三资企业(2.75%)和国有企业(1.76%)。
我校2022届毕业生总人数为4255人,包括普通招生4017人,社会招生238人,共分布在6个二级学院37个专业。除社会招生中209人企业在职人员外,其余4046名毕业生于2021年12月5日参加顶岗实习(就业)。截至目前,就业人数4245,就业落实率99.76%,较之去年基本持平,就业形势稳中有升。根据3月中下旬的就业状态调查数据,有82.63%的选择在省内就业,有48.17%的学生在常州就业。
二、留常就业原因
就业机会方面,近几届毕业生约有90%在常州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愿意留下来继续就业的人数较多;生活方面,常州较之苏南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职业发展方面,毕业生留常就业职业发展空间较大,企业环境较好。
三、如何提高在常高校毕业生留常意愿
从学校就业管理工作角度,提高毕业生在常就业比例,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抓好本地生源,学校强化本地生源基地建设,加大宣传宣传、强化服务;二是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通过加大对常州地方经济、就业政策、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宣传,激发学生在常就业的意愿;三是加强对接沟通,通过与常州市人社、各区人社以及在常企业的对接沟通,拓展在常就业平台,为学生推送在常用人需求信息、开设本地招聘专场,提高学生在常就业率;四是加强创业教育和支持,助力学生企业孵化,实现创业带就业目标。
四、对常州人才引进工作方面的建议
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留常与否往往取决于一些较为现实的考量,如是否有合适的就业机会、不错的薪酬福利、良好的就业前景等。最近,常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的“青春留常”安居计划就很不错,放宽了高校毕业生留常就业政策,降低高职院校(专科)毕业生留常就业门槛。结合就业岗位和生活补贴方面的政策激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不同学历层次和各类应用型技能人才愿意留在常州、建设常州。
(本文作者窦凯系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