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我】泰山石敢當
【常有我】泰山石敢當
我来湖塘20多年,今天才发现花东二村225栋山墙上镶嵌着一块大理石,上面镌刻着“泰山石敢當”五个字,我觉得有些奇怪。因为这种东西过去只有私人建造房屋时才用,现在看到公房上也有,不会是开发商安的吧?

先来了解一下泰山石敢当的身世。
《辞源》中解释:“唐宋以来,人家门口,或街衢巷口,常立一小石碑,上刻‘石敢当’三字,以为可以禁压不祥。”
关于石敢当的来历,有很多不同的传说。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所向无敌也。”
石敢当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样式,有浅浮雕的;有圆雕的;有的刻有八卦图案;有的什么装饰也没有,只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

石敢当的用意从最初的压不祥,辟邪发展到驱风、防水,止煞、消灾等多种功效。宋代出土的唐大历五年(770年)的石敢当上刻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文字,可以看出当时石敢当的作用。
明初姜准《岐海琐谈》:“人家正门及居四畔,适当巷陌、桥梁冲射,立一石刻将军,半身埋之,或树石刻‘泰山石敢当’字,为之压禳。”
《抗战画刊》1938年第22期上的画图《泰山石敢当,勇士敌难冲》,把泰山石敢当绘成一位抗日战士的形象。
2005年12月,中国政府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泰山石敢当习俗”名列其中。
泰山石敢当是远古人类对灵石崇拜的遗俗。“石敢当”习俗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以泰山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
由泰山石敢当不难想到“重于泰山”、“稳如泰山”“安如泰山”和“泰山压顶”这些成语的内涵,并由此增加几分对泰山的敬意。泰山石敢当作为一种中国民间习俗,反映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认知,因此它可以广泛传播;现代人仍然有泰山石敢当信仰的民俗存在,说明广大民众从古至今渴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泰山石敢当这种民俗事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具有表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
另外,泰山石敢当习俗为中国广大地区和众多民族所认同并远及海外,其传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性。因此,它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独特价值。在国内外广大地区的传播中,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石刻和造像,不但具有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有那些在中国民间口头传承的神话故事和中国民间艺人创作的神话戏曲等,都充分表现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创造力。
泰山石敢当的“平安”文化内涵,与现实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源于泰山,遍布全国,传播海外,具有世界意义。
-
萧潇飘逸
-
顺其自然者
-
细水潺湲
-
双桂女
-
小花尖尖
-
江南一舟
-
八月小龙
-
泉水涓涓
-
陆吾
-
月满西楼
-
小知了
-
米眯
-
老杨
-
无所求
-
秋实47
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