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
上世纪五十年代,村里种植水稻品种爆裂齐,使水稻单产从300斤上升到500斤。六十年代末期推广水稻晚粳农垦五十八号,中粳金来凤,又使水稻产量提升到每亩750斤左右。1974年,阳山六队团小组(团小组长是孔洪方)在风水埂三亩搞了一块高产试验田,栽培中粳金来凤,获得亩产857斤的新记录。1978年我大队又开始试种杂交水稻,彻底颠覆以往水稻小株密植的概念,常规稻栽插规格是竖距5寸,横距3至4寸,每亩栽3.5万穴左右。而杂交水稻栽插规格是竖距7寸,横距5寸,每亩栽插1.8万棵左右。
1979年2月,在我国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战时期,金坛县农业局在第二招待所,为扩大杂交水稻栽培,组织全县农科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为增强农科人员对杂交水稻的认知,食堂的米粥、米饭全用杂交水稻米烧制。杂交稻米比双季稻米软粘多了,双季稻米烧制的米饭,要乘热吃,冷却后口感很硬。而且在观感上,杂交稻米比双季稻米整齐。
但是杂交水稻,要年年制种,是利用他杂交一代的优势。水稻是自花授粉,在抽穗扬花期如遇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虽然水稻颖花沒办法张口吐蕊,但也能在稻壳内自花授粉。过去农科人员选育良种,进行杂交时都要进行高温杀雄,通过45度的高温将母本的雄花杀死,然后将父本的雄花传授给母本。这种技术在大面积生产中没办法釆用。而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攻克了大面积杂交制种的难题,在野外找到了自身不育的品种“野败”,成为不育系母本,而且培育保持系,使不育系和保持糸杂交,保证了杂交后代仍然不育,取得了源源不断的不育系种子,然后用不育系和优良基因的父系品种杂交制种,取得能在农田大面积栽培的杂交稻种。
在培训期间,县种子站就组织人员去海南鸟进行反季的扩种南繁,为在全县推广杂交水稻栽培提供种源。为保证下年的杂交稻种,县农业局要求有条件的大队,进行杂交制种。由县种子站提供不育系和父系种子,选择杂交制种的田块,要保证在200公尺范围内,不能有和制种田同时抽穗扬花的其他水稻品种,以防串粉串花,影响纯度。制种用的不育系和父系生长期不同,父本要先行栽培一个月,再播种不育系。使父母本能同时齐穗扬花。
培训回来后,选择了巨塘一队吴金贵屋后的稻田作为制种田,由一队农技员孙锁林担任制种员。为了提高父母本花期相遇的精确度,我们通过叶龄记载,对照发育进度,以水肥调控,九二O生长素喷施进行调节。那年我们收获杂交稻种800余斤,平均亩产杂交稻种83斤,超过全县平均产量百分之二十。使全大队杂交水稻栽插面积达到了300余亩,秋收时杂交水稻亩产量就突破千斤关。由于扩大了杂交水稻栽培,进而压缩了费工费时的双季稻。由于杂交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大家也把栽培杂交水稻的技术运用到常规稻的栽培管理上,使我阳山大队的水稻全面丰收。当年不但完成国家下达45万斤爱国粮的任务。分配口粮后各生产队都有余粮,按每百斤20元的价格卖给本生产队的缺粮户(粮价高于国家牌价百分之四十),彻底解决社员吃予借粮的局面。
随着社员收入的增加,人们在子女婚嫁费用档次也高了起来,五六十年代,姑娘出嫁,几乎沒嫁妆,就是一块方巾包些洗漱用品。七十年代男方家里婚房只配一张婚床,一张大橱。八十年代初女方要求男方家具加起来要达36条腿,婚房里要有大床,三门橱,五斗橱,写字桌和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