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注入常州神韵,“梅花节”才是常州人的节日》
文 / 西仓
常州红梅公园“梅花节”很有名,办了好多届,但近年来反响平平。究其原因,不外乎园方只重花之“本”,未及花之“神”。
何为花之本。就是每年园方为办好梅花节,只是从园艺这一角度去宣传推广:花期、花品、花色……为此,园方也是劳苦功高,花费了大量人力心力,投入很高。当然,这也很有这必要,但收效大家都看到:一一般。
这个“收效”二字,其实是关键。“梅花节”又不卖门票,自然是没有实则的收益来衡量。所以“梅花节”的收效应当从文化角度上来考量。
早几年,梅花节是摄影爱好者的盛会。但随着手机拍照功能的提高,现在人人是“摄影师”,于是每一株梅花下总能看到举着手机扎闹忙的自拍者。这当然也是能吸引一批赏花人的,但同时吓跑一大批爱花者。当然,这些扎闹忙出来的作品,其传播广度也是有的,毕竟抖音、视频号等自媒体在传播上还是很给力的,但这类作品少有深度。
所以,“梅花节”不能只是“我种花”——“你来看”(“你来拍”)这被动型二维模式,这是甩手大掌柜的做法。园方要参与进去,要谋划方向,要支起文化的维度,要让“梅花节”神韵丰满起来。
比如,常州自古就有没骨画派,那是不是可以筹办个南田杯“梅花节”写生活动。另外,是不是可以请梅庵派古琴大师,来办个专场音乐会(同时把常武地区的制琴师也请来,办个古琴展),音乐会上可以邀请全国的作曲家们,为常州“红梅”创作几首作品。而近年来学习音乐的年轻人也很多,创作征稿活动也是向他们打开一原创音乐扇门。甚至于,可以让现代流行音乐元素(摇滚)与古曲主义来个碰撞。
而红梅阁作为道教内丹南宗祖地,这太极养生文化也可在梅花节期间举办。
再则,常州向有诗国词派之称,那何不办个“梅花”原创诗会?用常州“红梅”来阐释秋白精神(通过《卜算子 咏梅》)。这些诗词作品,研究文章,可以通过常州吟诵,书法,唐装等多种形式窜烧起来,在红梅阁前可以举办几场文化盛会,同时作品可以印成小册,常年发放,以提升常州园林文化的形象。
这些活动的举办,相信自媒体也不会缺席。也就是说,在没有流失原有赏梅流量的前提下,拓展了梅花节的文化深度。
常州红梅公园的梅花是美丽的,但只有给这些梅花注入了常州文化的神,它才会有常州的韵。这样的梅花节,才能正真成为我们常州人的“梅花节”。这样的“梅花节”,不惟绽放于当代,还能写入常州的人文历史,写入中国的花卉史。
2022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