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大旱
1978年春,在茅东公社三级干部会议上,革委会主任王倜,就多次强调,我们公社属于茅山山区,农业生产的重点是怕干旱,要求各大队,各生产队要把抗旱的工作早作准备。并说水稻田埂要夯实,正月做埂是金埂,二月做埂是银埂。三月、四月春耕生产开始,会理不上这档子事。由于那时种三麦,推广挖暗沟,插秧上水时,水会通过暗沟从田中央往外溜。加上老鼠打洞,挖黄鳝毁坏田埂,每年一个生产队都要用二三十工,修筑田埂。修田埂时,都要将这些洞穴挖到底,重新用土拿木榔头敲实。一些蛄蝼洞,螃蟹洞,犁田时嚯一犁土到田埂上,轧田时用拖拉机轮胎压一下,将埂压实。反正这个工作每年都要重复做,就跟吃过饭要洗碗一样。农业生产是露天工厂,靠天吃饭,民国二十三年大旱,六六年大旱大伙是记忆犹新。
1978年,我们阳山又遇上了夏秋连旱的特大旱灾。水稻栽秧后,太阳就像个大火球,烤得路上烫灰烫脚,野草干枯,树叶凋零,竹林枯萎。旱象一露头,茅东公社革委会就召开生产队长以上三级干部会议,要求党团员带头,全体干群做到天大旱人大干,发扬大寨人千里百担一亩苗的抗旱精神,提出要让“茅山低头,河水倒流”的口号。那年常州市政府向省里求援,省抗防四队派来了近二百台十吋大口径的抽水机,增援我茅山地区抗旱,全公社干群日夜修筑翻水渠道和机垛。十台机组一排,分十三级提水,一垛一垛向上翻,使白花花的河水从茅东河倒流到接山墩水库。又从接山墩水库翻越三茅峰洼,将水注入三毛峰水库,实现了长江水西流的壮举。
那年,我和阳山第五团小组二十多个青年男女,负责门楼下村东真武庙机垛的加高加宽,时任团小组长是蒋粉林。一个晚上我们挑土五十余方,完成了大队交给我们的突击任务。那个机垛就在真武庙大银杏树西,四十年来,机垛还在为门楼下村发挥常年的灌溉效益。当时那个机垛担负着我阳山和塔山两个大队的翻水抗旱任务,一级机垛在茅东河边,真武庙这级机垛可将水一直送往倪亭坝,塔山村可从倪亭坝原先配套的电灌站提水,一直送往东塔山。我大队将水从倪亭坝提水到新堰,从新堰提水经塔山堰机垛送巨塘一二队,向西送水到坟山后五队羊房处再提水到原阳山水库灌溉渠道,从渠道供水三队、五队。然后再从灌溉渠道提水进阳山水库高涵洞入库,通过原阳山水库低涵洞灌溉四、五、六队的全部田块。当然阳山四队上圹头近三十亩地,六队西谷十四亩地还必须从原阳山水库渠道再次提水。当年负责向阳山水库高涵提水的值班司机是杨书保。横干冲一方田提水还是在本达王二保屋后茅山区抗旱总渠,经三级提水进横干水库渠道,保证了四、五、六三个队八十余亩水稻用水。
据孔奋年在日记中记载,这次抗旱首日翻水的日子是1978年8月25日,当年光是我们阳山大队就抗旱翻水二百余万方水,相当于阳山水库四倍的库容。据驻我大队公社干部老单说这次抗旱的所有经费都由常州市政府承担,共计化费约一百万。当年由于光照充足,病虫害少,加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大队大旱之年,粮食反而获得大丰收。时年全大队向国家交售爱国粮44万斤,人均分配口粮520斤。村里经过民国二十三年大旱的老人说:民国干旱,穷苦人家卖儿女,如今干旱,温饱有保障,真是两种社会两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