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的这条建议一度冲上热搜。
确实,近年来,外卖、电商、网络直播等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就业,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导致产业工人空心化现象愈加突出。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2200万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有43个职业为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快递从业人数去年已突破1000万,从业者35岁以下占比近七成,本科以上学历不在少数。据预测2022年我国快递行业业务量还将同比增长18.6%,可以预见快递小哥人数短期内只增不减。
事实上,实体经济缺工的问题由来已久。早在快递、外卖出现之前,我们就关注到服务业与制造业“抢人”的问题,当时的一些年轻人宁可去当服务员,也不愿进车间当工人。其实,现在的我们大可不必对快递小哥“跑得快、拿得快”有偏见。往前追溯,当年我国曾出现过严重的工业与农业“抢人”问题: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社会各界似乎都曾有过“农民都去打工了,谁来种地”的担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卖从业人员的增多,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证明。
而逻辑上,送外卖与进工厂并不对立。当下,快递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刚需”,我们不可能通过行政命令,把快递小哥全部赶到工厂去,更不可能通过限制外卖、电商等,让他们走进工厂爱上流水线,他们的选择本质上是结果是风向标,而不是原因。因此,让更多的人“争当产业工人”这个美好图景并能完全依靠外卖小哥们来实现,而是要从政府层面、企业本身,从价值导向、教育体制、工作环境、保障服务等多方位、系统性变革与整合。
想让年轻人进工厂,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当下很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而愿意去送外卖。根本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工厂收入难以吸引工人,当然这个收入不只是实际拿到多少钱,还包括工作自由度,福利待遇,工作舒心程度。相比于压抑的厂房,外卖小哥的空间更加开放、自由。特别是在工厂流水线当死板的螺丝钉,996、007都很难升至管理层,几险一金后所剩无几的薪资既不一定比外卖员高,更可能被拖欠或克扣。所以,“收入差、环境差、不自由、晋升难”是大量年轻人“逃离”传统的工厂与流水线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要在调整产业工人薪资的同时,更要在全社会调整就业观、价值观,因为一个什么事都朝“钱”看而又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要知道,在重视职业教育的日本和德国,蓝领除了收入不低,工作时间、劳动强度等权益也都能得到保障外,更有较高的职业尊严和社会认可。
同样,我们希望更多年轻人选择从事制造业,就需要切切实实增强制造业的吸引力。对应外卖企业的站长培养计划、骑手转岗计划、学历提升、团建发展等激励举措,我们相关部门及企业也应该从劳动条件的改善、劳动保障的完善、成才空间的拓展等多方面发力,有效提升制造业吸引力。比如人性化的管理、多元化的发展、可见性的未来等。只有当年轻人感到进工厂当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是一件挺体面的事,才能从根子上解决制造业的缺工问题。
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对产业工人的愈发重视。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2022年江苏省发布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方案》,我市发布《新时代常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和《2022年常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方案》,正加快落实政治上保证、制度上推行、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是年轻人的自由。当下,“新经济”催生了很多新行业、新职业,年轻人灵活就业,也体现了市场的活力与社会的包容。制造业用工难,不全是因为年轻人被外卖和直播等行业“抢”走,也与经济回暖用工需求大、劳动力结构性错位、供需市场区域性失衡等相关。但是,国无工不强,工业实体在驱动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给外卖小哥以包容和规范,另一方面也要用环境给予获得感和归属感,用待遇提升荣誉感和责任感,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工厂,托举起国家产业复兴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