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春
唱春,对于80后,及以后的人是陌生了。我一直没有勇气写这篇文章,因为父亲曾经也唱春。而我骨子里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讨饭,写出来总是脸上没光。
时间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能记事的有几年,临近春节的前些天里,父亲总是一大早就出门了,晚上天黑才回家。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出门唱春了。
腊梅傲雪
唱春,字面的意思,为迎春而唱歌。而且在春节前夕,或是春节期间,既是在隆重的春节,唱的也多为迎春祝福之类,或是歌曲,或是口口相传的民歌小调,或是信口拈来的山歌,反正拣好听的唱就是了,内容多是祝福主家兴旺发达之类的,唱的是方言,通俗易懂!当然,多数唱春人没什么文化,压根不会普通话。
临近过年,唱春人就开始走村串户挨家唱春了。此时乡亲们都在家里忙年,乡下人平常只要有人在家,大门都敞开着。唱春人走到人家门口,也不打招呼,直接将手里的小锣敲打一下,就开始唱,一边唱,一边往屋里走。一般人家,只要看到唱春人来了,不消开口,就会拿一枚硬币(春节期间多数人家会备些硬币,以给唱春人,或送门神画的,或讨饭的)放在唱春人的小锣里。见主家给了钱,唱春人立即停唱道谢走人,然后赶去另一家。若是主家大门开着,却没人在家,唱春人唱了几句见没人搭理,便自觉走了。也有唱春人唱了好一会,主家才迟迟给钱,且给的少,唱春人便会露出不悦的神情,或是嘀咕几句。也有少数人家,看到唱春或是送门神画的来了,老早就关上大门,将他们拒之门外。
此图来自网络,侵删
平常,普通人家给唱春人的都是一、二分钱。一般家庭条件比较好,而又比较大气的人家才会给到三、五分,算是大钱了。也有条件好的人家,若感觉唱春人唱得好,或家里正好来了亲戚朋友,就会让多唱一会热闹下,那样给的钱自然要多点!
唱春人一般不会在附近村庄唱,因为多数人家都认识,多少有点不好意思,总会跑到远点的村庄。这样整天马不停蹄跑下来,要跑很多路,还要不停地唱,很累人。我不知道,这样一天唱下来,能挣多少钱?想必不会多吧?
若是哪天唱春时正逢人家建房上梁,或是婚娶嫁女生子等喜事,主家总会热情地留唱春人多唱些时候,给的钱比平常要多许多。唱春人是越唱越起劲,越唱越开心,这唱一家的收入就顶平常跑多少家,可以少跑多少路了。也有客气的人家会请唱春人一起喝杯喜酒,既能吃顿热乎乎的好饭菜,又能讨个喜气,唱春人真是开心不已,相当于交好运了。
关于唱春,有“冯阁老唱官春”传说起源:明武宗时,一次他带领几名亲随乔装改扮,外出暗察民情,途中不幸遇上盗贼,银钱被劫,被困路上。随行的冯阁老自告奋勇,手提小锣,沿途卖唱,解决了皇上一行人的生活经费。唱春的功劳不言而喻。
此图来自网络,侵删
唱春和当时跑村串户舞狮子、跳马灯、跳大头是一回事。只是,唱春是一个人的表演,而狮子、马灯、大头什么的,人多,属于组织活动。那时,舞狮子的每到一个村,总要先找个热情而又对村里比较熟悉的当地人端方盘(一种长形无盖的木框子,用来放钱和小糕)。而跳马灯、大头的,不串户,都在晚上,在村庄的场院上表演,钱好像也是村里付的。
现在想来,我真不必没有勇气面对唱春。唱春也是一种民间艺术,唱春人需要有点才气,至少嗓音好,在唱歌方面有点天赋。就像有的民间歌手,在街边、在地铁间卖唱一样,凭技能吃饭,没有什么丢人,只是表演方式、舞台不同。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再也没人唱春。但,唱春终究是一种民间文化存在于多少人记忆中。不知能否算得上传统,或是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