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一般一般,全国前三
2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公布了一份名单,对拟入选2021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州)的城市进行公示。名单里可以看到,入选2021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的城市,全国范围内只有十个,常州正是其中之一,并且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近些年,全国上下很多地方都在提制造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要想拿到“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官方盖章认可,并不容易。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落实督查激励工作的实施办法》里,公布了2021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的评选条件,简单列举一些供参考:
在工作思路、推进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探索形成了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工业稳增长和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取得明显成效。
在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新兴产业布局、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较高。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形成集群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简言之,要想获得“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官方认可,口说无凭,是要看成绩的。
在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布局、传统产业改造等方面是否取得明显成效?有没有形成经得起检验的先进经验做法?先进制造业有没有形成集群规模和集聚效应?
仅仅只是满足了这些还不够。
要知道,江苏“十三太保”强者如云,很多都是有丰厚的工业家底的,个个都铆足了劲要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争先创优。在一众“尖子生”里“拔尖抢分”,更是难上加难。
如何在强手如云的江苏省优中突围,还要在全国上下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深厚的工业制造历史积淀自不必多说,这已成为常州最响亮的城市名片之一。公开数据显示,常州细分领域“隐形冠军”达200多家,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均列全国地级市第一。
而比起扎实的工业“家底”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之上求新、求变。
更时髦的说法,也就是“智改数转”——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智改数转,将使得企业以更少的耗能、更低的环境污染率,创造更高的效能。为企业带来的,是更高的“含绿量”,也将会是更高的“含金量”。
智改数转,是双碳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作为一座以工业制造起家的城市,智改数转更是常州迈向现代化的一道必答题,也是让“常州制造”蝶变为“常州智造”的关键所在。从今年常州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到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智改数转”这道必答题,常州目前为止答得还不错:
过去五年,常州着力培育壮大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新型碳材料产业分别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十大产业链总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 34.3% 提高到 46.5%;
星级上云企业达 938 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达 165 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三;
开通5G站点1.1万个,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这些数据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新”、“实”。
仅仅是制造业强是不够的,还要先进制造和新兴产业强,要着眼于浪潮之上,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上有优势,用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创新实践,让企业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数字化、智能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智改数转,常州一直是实践者而非空谈者。
2022年1月28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常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其中提到:
常州将要开展数字化免费诊断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优秀服务商为企业提供“智改数转”免费诊断服务,每年为超3000家企业免费诊断,其中智能工厂30家、智能车间300家。
降低企业技改投入成本,建立“智改数转”项目库,对企业智能化设备和工业软件投入予以一定补助。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获得“智改数转”专项贷款的企业,予以贷款贴息。
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对于智改数转的投资比较谨慎,这也就要求政府方面尽到更多的引导责任,给到更多的政策支持。而常州给出实打实的政策红利,做到“企业搞转改、政府给支持”,甚至说直接提供免费诊断服务,这是对企业加入智改数转浪潮最实在的激励。
除此之外,“智改数转”工作机制上的创新,也能看出常州是动真格的。
《计划》中提到,要发挥制造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和协调作用,将“智改数转”作为市领导挂钩产业链的重要工作内容。各辖市、区政府和常州经开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本地区制造业“智改数转”工作,强化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有政策激励引导,有真金白银补助支持,有市、区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可以期待,常州的智改数转,一定会为这个曾经的工业明星城市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