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河南周口22岁的朱女士回村后,没有先等来家人的问候,却等先来了家人的催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老的相亲传统在河南周口是根生蒂固。朱女士说,村里同龄女孩大都结婚了,家里人比较急,于是才安排了一天二十多场的相亲。采访过程中朱女士的脸上带着无奈和自嘲。
在古代,相亲讲究的是媒妁之言,门当户对;在现代,相亲随着价值观,婚姻观和社会心理的变迁,逐渐成为了简历的试金石。没有父母的一手操办,没有媒人的一面之词,恋爱的自主权总该回到年轻人的手里吧?自由恋爱也该成为主流了吧?并没有。在网络的泛社交影响下,年轻人的真实社交圈实际上是越来越小的。网络交流机会多了,当面交流机会反而少了。因此,相亲实际上也成为了扩大真实社交圈的一种方式。然而,相亲又是家人催婚的一种具体表现。在相亲时,男方女方大都不情不愿,谈话的话题几乎离不开钱、车、房,个人经历。这哪是谈婚论嫁,简直是投递简历求职。更有如朱女士者,一天相二十次亲,这还能算是恋爱吗?相亲,理应是一次美妙的邂逅,又或是一次浪漫的约会,也许一见钟情,也许两情相悦,最终情投意合,终成眷属。只有公式化的简历,而没有诗与远方,就不会诞下恋爱的果实。用“投简历”的方式相亲并不可取。
另外,媒体的报道也有可疑之处:有说一天二十次相亲的,有说一天三十次相亲的。这究竟是媒体跟风的娱乐造势,还是在悄悄宣扬社会焦虑感?媒体在发现这类民生事件时,不应夸大事实或用娱乐的心态报道,而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