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花鸟图》创作谈

品品 最后编辑于 2023-12-10 13:24:26
12155 11 17

我学习留青竹刻多年,自觉有个神奇的“本事”——那就是化繁为简。任它原稿繁复困难,我都能粗略处之,大而化之。初学时这不啻是个优点,学到一点新东西,像李逵耍着三板斧就冲上去干,不怕输,敢下手,最初的一件件作品,就是这么拼出来的。现在看,却是粗糙得有点不堪入目。

于是决定跟昨日之我告别,回归本心,不求速成,精益求精。

 

选题

改变,从新的创作开始。与老师商量后,我打算刻一幅花鸟题材作品。

陆续看了不少画,范围是宋明清或是作者已逝世50年以上的作品。7月初,我将画逐一推送给老师甄选,敲定了北宋赵昌的《花鸟图》,因为这画相对“简单一点”。其实这幅对我来说,一点也不简单。

我之前曾仿刻过两幅花鸟图,模仿对我来说不是问题,但若原创,连鸟儿的身体结构和羽翼构造都不清楚,也敢下刀,那真是无知者无畏了。

 

定稿

赵昌的这幅《花鸟图》构图长方,为一只白头翁立于一丛垂丝海棠上。

按老师要求,在动刀前充分了解画理,所以我先后用墨、铅笔对原稿描摹了五张,将花鸟枝叶关系搞清楚。

因画面狭长些显清雅,我有意将画面拉长,花鸟主图保持不变,将题款印章适当错位。

此画因为“盖章狂魔”乾隆的经手,上有18枚印章,除了一枚为作者赵昌印,其它均为后世鉴藏印。

没必要照搬所有印章,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乾隆五玺包括“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其中“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两印成双出现,不可单列。

此外,还有乾隆七玺八玺等等,也在此画中有钤印,比如“石渠定鉴”“宝笈重编”,这两印也是成双出现,另有“宁寿宫续人石渠宝笈”等以宫殿名为首的鉴藏印,实在如狗皮膏药般贴得到处都是,破坏了一幅小清新画作。

但换种角度讲,这些印章也是时光的印迹,表明了其辗转收藏的轨迹以及后人对其的推崇。

斟酌良久,我确定刻乾隆五玺,加上“赵昌写”印以及我自己的一枚姓名章,另在画面右上角改为“瞻衮堂”印,落款字太小不宜再刻原章“乾隆宸翰”而改为单字“隆”,因此,最终定稿:主画、题款加9枚印章。

 

画稿

此次,不同于以往用蓝色复写纸描摹原作,我用的是铅粉拓印法,以防蓝色油墨印在竹面上久不褪色。

因为已经构思好如何改画,所以主图描好后,挪动位置,把题款与印章一一描摹。揭开画稿,将所有线条再重描一遍,加重印迹。

也许是我以前惯用复写纸,油墨干后不易褪色的缘故,养成了我竹刻时满手抓的不良习惯,此次换成铅粉拓印后,一边刻一边不由自主地摩挲,导致前面的画面尚未刻好,后面的线条已然消除,结果一边竹刻一边补画,着实麻烦又无奈,而且在一次次重复描摹中容易造成画面失真,这才是最大的损失。

我把这苦水倒给老师听后,老师给了三个建议:一,竹刻时手腾空抓住竹片边缘,哪怕按压在竹片上时也不要轻易移动位置,不摩擦画面,铅色就不会掉;二,把画面所有线条一次性切好,再做层次,此时再怎么动都不怕掉色;三,以后在采竹的过程中煮竹后尽可能将竹油及污垢擦拭干净,我现在用的竹片表面尚余油垢,所以铅色画不上且容易掉色。

 

竹刻

此番竹刻过程一波三折,说来一把心酸泪。当然这是对我而言,老师对同类题材了然于心,刻起来也得心应手。

此画说来简单,实则困难之处有二:

一是九枚印章,四阴刻五阳刻,既要贴近原作表现出金石味儿,又因竹片窄小印章更小却不可失之毫厘。我虽然都刻成了,但问题也暴露出来。假想这是在石头上刻章,因着石头的脆硬,刀刃走过,相交的笔划之间会有圆润的连接,不会很尖锐,因此在竹皮上切线要注意保留笔划相交时的自然过渡,如此才能模拟出金石味儿。

二是如何将平面水墨花鸟用竹刻的手段来表现出立体感,表现出丰富的层次、虚实。这就要分析画面各要素,突出要表现的当实,次要表现的当虚;若叶片交叠,前边的实后边的虚;一片叶子亦非平面,有侧转、翻折,叶脉凹当少留,叶面鼓当多留。大面处勇敢下刀,细节处谨小慎微,表现出清晰叶脉、饱满叶面、圆润翻折。

其实,尚未刻完一丛花叶,我就被老师叫停了:每一片叶都要刻至精微,你刻得太粗;叶与叶、花与叶都要交待清楚,你没有表现出层次。先刻点简单的吧,别把这幅刻废了。

从“简单”入手,铩羽而归,再入“更简单”——这个休止,我觉得必要且重要。我不怕问题,只怕有问题而不自知,所幸有老师直言不讳地指出,也就有了进步的方向。

既然原创艰辛,我决定降低难度,仿刻老师的花鸟图,一是实践老师的虚实理论,二是把握鸟的刻法。

仿刻三幅花鸟图之后,基本了解画面各要素之间的虚实关系,了解鸟身构造及羽毛层次。再回头,继续雕琢“简单”。历经一个半月,这样兜兜转转一圈,终于完成这幅赵昌的《花鸟图》。

 

而后装裱,参评江苏省“艺博杯”工美大赛,获银奖。

这是我第三次获银奖,相较前两次的懵懂无畏,现在的我更了解自己与专业竹刻人的差距,也更了解自己努力的方向与空间。

等等,回顾这一转变,竹刻似乎和烹饪相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加油呀。


webwxgetmsgimg.jpg

《花鸟图》

webwxgetmsgimg (1).jpg

习作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竹青
  • 蒋锷初
  • 泉水涓涓
  • 无所求
  • lzz_
  • 张秋生
  • 西江月
  • 程晴
  • 顺其自然者
  • 布一晨嫣
  • 林捷欢欢
  • 一点强豆
  • 方块糖
  • 人参果
  • 嫳屑男子
  • 陆吾
  • 双桂女
发送

11条评论

  • 哇,技艺精湛
    2022-01-29 08:46:34 0回复
    0
  • 赞刚咾。
    2022-01-28 14:52:50 0回复
    0
  • 常州非遗有了传承!
    2022-01-28 13:20:39 0回复
    0
  • 人美心善,心灵手巧,干啥啥行。
    2022-01-28 08:53:11 0回复
    0
  • 你怎么这么有才!太牛啦!
    2022-01-28 08:53:03 0回复
    0
  • 漂亮
    2022-01-27 16:56:55 0回复
    0
  • 祝贺品品老师竹刻作品多次获奖!
    2022-01-27 15:44:19 0回复
    0
  • 梅花香自苦寒来,品品老师体验深刻。
    2022-01-27 15:43:56 0回复
    0
  • 心灵手巧。
    2022-01-27 15:02:34 0回复
    0
  • 读博文,总觉得博主很有才气,原来还是一位竹刻艺术大师!
    2022-01-27 14:44:54 0回复
    0
  • 哇 献上我崇拜的小眼神
    2022-01-27 14:32:51 0回复
    0
  • 2675
    积分
  • 137
    博文
  • 688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