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下班开车回家,小区内转一圈,所有车位都被占据,最后只能把车开上人行道坂;开车出去吃饭,饭店周围都被停了个满满当当,只能一边躲避摄像头,一边将车停到不远处的非机动车道,并祈祷交警不要出现。
当城市中心逐渐被高楼大厦占领,车位比车贵,开车没地停,“停车难”早已成为影响民生福祉的一大顽疾。
近日,2021年常州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门纷纷亮相晒出年度成绩单。其中,常州住建局介绍的部分情况涉及到了停车问题的解决:
——停车便利化工程建设:出台《常州市停车建设和管理三年规划(2021-2023)》和《2021年常州市停车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意见》,2021全年新增公共停车泊车为12818个;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改造83个老旧小区,投资19.68亿元,除了基础的外墙出新、道路修缮外,还进行了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包括配建停车位的新增和维护;
——“大板房”异地置换:三个置换地块的项目施工有序推进,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大板房”住户置换房选房工作也已全部完成,部分大板房拆除后的空地将被建成老旧小区临时停车场。
市住建局的多项举措,瞄准民生实事,在兼顾老小区改造的同时,又通过“开源”的方式,在寸土寸金的城区内开辟了诸多停车位,既有住宅配套停车位,有效减少了小区居民车辆挤占公共停车位,甚至挤占小区周围道路的难题;也有新增公共停车位,解决了普通市民寻找车位不得,最终“铤而走险”的尴尬,充分体现了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值得表扬。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举措,和各个小区物业通过提高停车费用来减少外来车辆占用小区内停车位一样,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
与此同时,笔者看到了一条近一年前的新闻,“武进区金鸡路综合停车楼正式启用,新增停车位605个”,笔者认为,这或许是解决未来常州停车难题现成的最佳方案,事实上,立体式的停车楼,相比平面车位式的停车场,优点显而易见,在同样的单个车位占地面积上,一座普通的地上+地下的立体式停车楼能够多停3-6辆车,而更加智能化的立体式停车塔,据相关研究,在同样的面积内,可以实现至多停放20辆机动车。在寸土寸金的城区中,相比挤出土地,单纯的划定车位,立体式停车楼显然更具优势。
当然,相比地面停车场,立体式停车楼存在成本的问题,毕竟是要平地起楼,每一层的配套消防监控等设施,以及建成后的管理人员成本,都远远超出地面停车场。但是,相比在同一个商圈,重复兴建多个商业场所,导致很多商场无人问津,土地被严重浪费,修建立体停车场,解决停车难和道路拥堵,一次投资,既利于民生,又有助于未来常州城市规划建设,显然更加划算,此外,根据《常州市市区机动车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办法》,政府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资建设停车场,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并在有关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此前提到的武进停车楼,据悉便是由一家国营企业负责维护运营的,停车楼的成本问题也便迎刃而解。
最新的新闻,1月18日,张家口一个全新的智能停车楼投入运营,占地352平,拥有188个停车位,存车取车1分钟搞定,不知常州何时也能推广这样的新停车方式。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