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奋斗印记
吴尧舜
那天,在家收拾抽屉,清出来厚厚一大摞证书。突然,一本《工程师任职资格证》映入眼帘。眼触手摸这本证书,心情难以平静,一路奋斗经历,涌上心头。
读初中时,常常听到老师讲:“天上飞机,海下潜艇,都是工程师们用智慧和才能制造出来的”。我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在父母和老师面前立下志向,我一定要成长为一名“工程师”。
20世纪80年代。我从事火电厂、核电站的高温高压管道弯制工艺技术工作,开启了梦想征程之路。
1984年,工厂承担了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座30万千瓦秦山核电站的不锈钢的中频弯管任务。由于核电站的安全性高于一切,弯管性能要求高于常规火电厂,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挑战。
“中频弯管工艺”是关键,国内无一资料可供借鉴。1985年,我们对“0cr18ni9ti不锈钢管进行了” 进行中频弯管工艺”试验并通过鉴定。之后,为验证“中频弯管工艺”对核电站用管(SUS321TP材质) 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我按照核电技术编写了《SUS321TP钢管中频弯管工艺性评定试验》方案 ,并以“鉴定工艺”再次对SUS321TP钢管进行弯管评定试验。其结果两度数据完全吻合。从此,诞生了国内首个无争议的核电不锈钢管中频弯管工艺。
之后,为了指导生产,我又编写了《中频弯制秦山核电站钢管的质量控制》一文 。在两年多的日以继夜的艰苦奋斗中,我和同事们保质保量地完成了70多吨、1000多米、400多只中频弯管任务,为国家节省了50多万元美元。为我国首台核电站不锈钢弯管技术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
小曲率半径R=1.5D(D为钢管直径) 弯管 ,常规下的方法是无法实现的。为了打破美、日等国的技术封锁。1988年,清华大学与我厂共同开展了《小半径中频弯管实验研究》课题的研究。我作为厂方技术人员,与清华大学胡忠博士一起合作。
我们通过中频加热弯管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后,在管夹头转臂上施加反弯矩,弯曲半径减小到1.5D后,取得了理论值与实验值相符的结果。弯管质量良好;减薄率、椭圆度均达到美日标准。
1989年,能源部《电力建设》,刋登了我们的这一成果《大口径管小曲率半径弯管的新工艺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一文。之后的日子里,我先后写了四篇技术类文章,被《电力建设》杂志刋登,这是对我技术工作的认可。
后来,我参加了职称任职资格考试,要考“英语”和“专业”两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于是,我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日以继夜的复习。出差在外,长途汽车上、火车上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复习。在旅馆里晩上没有人干扰,一干就是一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我终于获得了江苏省电力局颁发的《工程师任职资格证》。上面写着:“经评审委员会评审,确认吴尧舜同志具备工程师的任职资格”。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经历奋斗,自己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