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西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合作的一项研究表明,常用社交媒体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并且在儿童和青年群体里尤为明显,而这项研究却并不出人意料。
社交媒体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当代社会,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习惯用它和他人进行交流、开拓眼界、缓解现实的压力。如此看来,技术进步正把人们向越来越好的方向推去。但事实可能不止于此,社交媒体的作用相当复杂,在看似愉快地刷微博、朋友圈的行为背后,也存在着一些负面效果。通过近年发布的一系列《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我们可以更全面的检视社交媒体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社交媒体有哪些令人满意的功能呢?熟人之间的沟通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70%的受访者认同它能让人们随时了解朋友动态、更方便地和他人交流。同时它也提供了获取更多信息的途径:分别有69%和61%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能让人更快地了解社会热度、增长知识面,显示了社交媒体作为信息媒介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受访者认同社交媒体能够拓展我们的社交圈子(55%)、提升我们的自信和交际能力(38%)和同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38%),而这些积极影响在过去几年中被认同的程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加深。
而相比之下,社交媒体缓解现实压力的功能由2015年的55%下降到了45%,社交媒体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也被大大模糊了。当工作和陌生人也进入了社交媒体之中,大部分人就不得不在社交媒体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以迎合他人的期待,而原来在熟人社交中可以释放的自我也再次被压抑,因此社交媒体们纾解压力的功能也就被弱化了。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地膨胀之中。一部分是担心它对个人隐私的冲击(由2015年的27%上升到2016年43%);同时对健康的忧虑也日益显著:如视力变差(48%)、睡眠时间减少(42%)、注意力也难以集中(27%)等方面的问题被更多人关注。
在这些纯私人的领域之外,社交媒体也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冲击:有22%的受访者认同社交媒体使他们容易受到网上负面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也让人更容易变得空虚浮躁(21%),人际交往的质量(19%)和原有工作节奏(16%)也由此被打乱。这些负面影响在过去几年中程度不断加强,而2016年新加的选项“受不了别人在朋友圈里过得比我好”也获得了8%的认同,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这种尴尬的现实。
这些负面效果也有着年龄的差异,90后相对来说最容易受到影响。无论是在注意力、心态还是价值观方面,受到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基本上是随着年龄而递减的。同时80后、90后也更可能对社交媒体中他人的生活产生嫉妒心理和不安全感。
从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的角度来看,很多人看到他人的光鲜亮丽的生活之后,会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一方面让自己难以平衡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同时也用这种理想化的角色怀疑自己生活的价值——即使知道在社交媒体中获取的信息也许并不准确,大多数人也很难逃离这种自我怀疑的陷阱,焦虑和一系列负面影响也就由此产生。
作为现代人,应该有意识地规避社交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平衡好心态与带来的不良习惯,如此才能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