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孙卓跟着亲生父母回家了,很多网友说:这是最好的结局。这是最好的结局吗?
对孙海洋来说,这不是结局。如何保护好儿子,如何填满父子间14年的空白,如何在无数网友的关注中平凡地、幸福地生活,如何继续帮助同样失去孩子的父母找到孩子,前方要走的路还很长。
对孙卓来说,这不是结局。短短个把月,舆论从祝贺到指责到欣慰,网友们站在各自的立场和角度评价着孙卓,舆论的枪口顶着他的后脑勺逼着他做选择。却忘记了,他只有18岁,甚至,数月前,还认为自己是16岁,尚未成年。18岁的孙卓,从四岁被偷走人生,到18岁经历第二次巨变,未来会怎样,也许还非常迷茫。
对“养父母”来说,这不是结局。14年的养育,偷来的“天伦之乐”终究化为了泡影。孙海洋的寻子事件影响之大,让全国网友都在关注“买家”是否能绳之以法,即使侥幸能减轻处罚,后半辈子被人戳脊梁骨也是逃脱不了的。
对法治建设来说,这不是结局。十几年来,只要有拐卖的新闻,就会听到网友“买卖同罪”的呼声。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而法律对人贩子和买家的量刑是不同的,人贩子最高可以判死刑,买家则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现实中,多数买家都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加重刑罚,又可能会让买家为了掩盖罪证伤害被拐的孩子。因此,如何既能保护孩子又能从源头上消除买方市场,法治建设还要继续走探索之路。
对公安部门来说,这不是结局。2009年,公安部门建立了全国打拐DNA数据库,通过“团圆”系统找回了七千多名被拐儿童。科技的力量在打拐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很多网友建议,能不采集所有儿童的DNA数据,让人贩子无从下手。而孙卓事件中暴露出来的户籍问题也说明在户籍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天下无拐”任重道远。
期待在一波波的热搜和关注平息后,孙卓事件能真正迎来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