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的汽车站
——故乡杂忆(20)
江阴依托长江港口优势,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要地。早在宋代,王安石就写诗称赞江阴:“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可见江阴经济之发达。为了发展经济,江阴有识之士早就领会到“若要富,先修路”的道理,因而在1912年10月,在解除了临时大总统职务,改任全国铁路总裁的孙中山先生来江阴视察时,江阴有识之士就提出了在江阴修建铁路的要求。孙先生当时回答说:“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先筑马路(公路),通自动车(汽车)以联接邻县之火车……能如此则费用省,成功易也。”江阴人听从了孙中山先生的意见,较早就建成了通往无锡与常州的两条公路,促进江阴经济跟上时代步伐。
通往无锡和常州的两条公路的汽车站就是江阴西门汽车站,顾名思义,它就建在江阴的西门,离我上学的中学不远。在解放初期,这个汽车站十分简陋。我记得1955年我参加新中国的第一次大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从西门汽车站乘汽车去苏州时,汽车站还没有候车室,只有售票处,大家就在汽车站售票处前的广场上等候汽车的到来,然后再乘车去无锡转乘火车到苏州。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乘汽车和火车,因此终生难忘。
西门汽车站当时江阴人已经家喻户晓。由于上海的虹吸效应,江阴经无锡到上海的人比经常州到南京的人多得多,因而汽车班次也是到无锡的多。我在南京上大学,因此常要较长的候车时间才能乘到车。
随着江阴经济的发展,江阴西门汽车站也经过了几次改造,扩大了售票处,增加了候车室与回车场。后来还在车站前建了圆盘路,中间绿化并树立了江阴文化名人徐霞客的塑像。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还为此塑像题了词。这大约是江阴汽车站的全盛时期了。
大约在本世纪初,江阴汽车站终于搬离西门,在离南门板桥不远的地方安营扎寨。新的汽车站与公交车总站合二而一,外观造型新型,一看就是现代气魄,地盘也扩大了不少,现在它已经成了新的江阴交通中心。当有机会回乡时看到这个新的汽车站,我心中就会涌起为家乡进步而自豪的感觉。
1、上世纪80年代的江阴汽车站
2、现在的江阴交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