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记录与分析(一)
A同学,他是九年级二班的一名学生。眼神闪烁不定,让我认定这个孩子成绩一定很差,果不其然我翻了他的数学成绩,数学17分, 数学基础如此之差,更不要说到了中考,整个九年级二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肯定要受他的影响.但我转念一想,孩子学习困难一定有一些原因。
该生的学习状况主要表现如下:
1.低年级基础没打好,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还要列竖式,两位数的除法他会算很长时间,分数相加减更是一个难点。口算基础没有打好,阅读的习惯也没有养成,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
2.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不认真听课,上课打瞌睡,课后我也给他单独辅导过,第二天就忘,作业有时没有一个对的,有时抄。总而言之,成效不大。一个垂径定理要背半个小时,不懂装懂学习上存在严重“等、靠、要”的坏毛病,等老师来教,靠别的同学来帮忙。所以上课一拿到题目,不是想着我要快点想、快点做,而是磨磨蹭蹭的拖延时间,课后不能认真复习。
3.学习数学缺乏信心,失去兴趣。家长与老师缺乏沟通,对孩子的学习粗暴对待,对学生的关心也不够。第一次模拟考试费了好大劲,考了27分。虽说还是没有及格,有些遗憾,但对他来说却是了不起的进步:从17分到27分啊!进步多大呀,可是他家人看到了成绩,还是把他臭骂了一顿。多好的一个教育时机,白白地失去了,太可惜了。也怪我,没有事先跟他父母通一个气,等我手头的事情一忙完,电话打过去想在他父母面前夸他一番,可是已经晚了。通过这件事后我想:今后办事一定考虑得更为周到,必须善于捕捉关键的教育时机,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与对策:
1.经常找这个学生谈话,了解这个学生的心里。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也就结束了。”他的自尊心一般是很脆弱的,都怕遭冷落,渴望得到公平待遇,因此、教师首先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交流,尽量使他与我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和排斥,渐渐地,他也比较愿意向我敞开心扉。数学学起来似乎也不那么令他感到头大了。
2.为他补上前面落下的功课,除了要补现在学的东西,还要结合他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以前他缺漏的东西,以使他的基础打得尽量坚实一些。这个工作量真的太大了,前前后后得几个月。
3.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针对他听课效果差的问题,我逐步培养他预习的习惯,课堂上也总是给他回答问题的机会,做练习时我安排他前后成绩较好的同学作完之后及时检查他的正误,及时辅导,争取当天课堂上的练习当天解决。对于课后作业的问题,我有选择性的挑一些适合他题目给他做,等基础题目他掌握好了,再适当加深难度,他的作业。我坚持面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增强他的学习自信心,比如表扬他的字相对之前写得工整了,做对了一道很难的题目,这段时间你又有了不小的进步等等。
5.联系家长一起教育,及时进行沟通,当他有点进步时,当他怕累想偷懒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绝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他的学习。
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他渐渐对数学有了兴趣,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30分,期末考试39分,本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40分,我为他感到高兴,他自己更开心。渐渐的他脸上的笑容多了,人也开朗了。他不再排斥学习数学,由照抄作业改为了与人讨论,自信心在他心里慢慢滋长,虽然与别人没法比,但跟他自己比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期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过退缩,有过动摇,但我们彼此坚持着,鼓励着,虽然他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我付出的精力似乎还是不成比例的。我想这可能是我的辅导,缺少理论的支撑和指导。因而缺少更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法。后来,为了使他的成绩有更大进步,我从阅览室搜集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让他经常阅读并思考,那么他对知识的感受性肯定会越来越敏锐,那老师的工作就事半功倍了。作为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会遇到很多的他,只要我们有爱,只要我们有恒心,一定会让这些孩子得到属于他自己的成功体验。
通过对这个学生的了解、沟通,直到这个孩子最后的进步,不得不承认我下了不少的功夫。当然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离不开他的自信力,更离不开他不放弃的精神。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些数学教师有爱心、有耐心,有信心,学生的认识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一定会有更大的改变,学生的成绩就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会有更大的进步。
个案记录与分析(二)
我校由于地处农村,是一所乡镇普通初中,所以学校90%的学生是农民的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问题,家长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导致他尤为突出。据有关资料调查,父母亲长期不在家的儿童,他身上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尤为突出。这对我们九年级的数学复习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学习困难学生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而新的教育目标有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我班的B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该学生的家庭及学习状况如下:
1.该同学的父母文化不高,家庭条件差,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是典型的农民工子女。
2.该生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但不爱和人交流。
3.学习习惯非常不理想,上课不知道听讲,一个人就在下面摸摸的玩,学习用具经常是要用什么就没有什么,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个人又不重视学习,所以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经常不做功课。
经过了解,我对该生采取了以下措施帮其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1.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给家长“赏识”及“期望”等教育方法,并请家长关注其学习情况。
2.课堂上及时关注其学习状态,多给予发言的机会,集中其注意力,树立其学习自信心;平时重点培养其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3.指定他的同桌为帮助他的“小老师”。
4.老师对他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
转化效果:
刚开始,该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自己玩自己的,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草,而且从不做完,一,二单元的测验成绩分别只有18分和22分,在测试卷上,出现大量放弃做题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了,课堂练习能对一半,期中测验还得了40分,也能自己主动做练习,在复习阶段还能给同学答疑解惑。
“后进生”有动荡的心理特征,任何一个后进生,都会在反复中前进,在前进中反复,这也是“后进生”的转化规律。一旦出现反复,就下了“屡教不改”、“无可救药”的诊断,显然是急于求成。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只有反复地进行教育,才无愧于教育,无愧于社会。反复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对于“后进生”的进步不能自我陶醉,对于他的旧病复发不能灰心丧气。当遭遇挫折时,不要气急败坏、暴跳如雷,要具有教育者的胸襟和怀抱。要更多的给予他温暖的感化,让他多一份真诚的感动,唤醒、激活人与人之间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他前进的内在动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于那些“异样”的学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以鼓舞,才能使他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让我们摒弃对他的偏见,多给他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的学习和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他的转化教育工作,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会达到最佳!
个案记录与分析(三)
C同学:男,九年级一班学生。该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但他的表现总是不能让人放心。平常犯小错误,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总是管不住自己,坐姿不正。我发现他在学习上存在“等、靠、要”的坏毛病,等老师来教,靠别的同学来帮忙。甚至动歪脑筋,课间跟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勾肩搭背,搞关系。所以上课一拿到题目,不是想着我要快点想、快点做,而是磨磨蹭蹭的拖延时间,一到下课铃声响,连忙用眼睛看着别的同学,示意别人:快来教我。作业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
二、该生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的原因:
1.自身因素
没有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态度不够端正,缺少奋斗目标,但比较好动、倔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不错,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家庭因素
在家是独生子,父母在外忙,家中老人缺乏正确教导意识,过分溺爱,好习惯没有养成,坏习惯却愈演愈烈。父母有时对孩子过高的要求,过高的期望,又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致使其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点自暴自弃。
三、我的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我觉得如果通过什么事能唤起他的自信,把这种自信转化为强大的内驱力,并以此为起点,不断积累自信,挖掘潜在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等,同时,父母也能重新认识他,寄希望于他。那么他就有可能渐渐脱离学习困境,在学习上会有所进步的,因为他毕竟是智力正常的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公平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孩子的优点,用所小镜去看待孩子的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帮助他树立自信心,作为教师应该做到。
对该生进行激励法,具体做法如下:
该生不是学不好的学生,所以我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住他的闪光点及时的表扬、赞美和赏识。从而激发他的自信心,发掘他积极的潜力。他是因为缺少爱,缺少能理解他的老师和同学,所以才在学习上变的冷淡、自信心不强、容易自暴自弃。针对张毅科同学,早先因为没有真正的了解他,所以对他的屡屡教育都无济于事,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同学们都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眼睛里闪现出既兴奋又惊奇的神色。在那一瞬间,我的心情激动万分,我清楚地知道,对他的教育我找到了迈向成功的起点,剩下的只是时间的问题。当天的课后,我就趁热打铁,与他谈感想、谈生活。我问他:“你长大了想要干什么?”爽快地回答说要当医生。我很高兴地说:“好,有抱负。”接着我引导他:当医生也需要文化呀,这是干好每一件事的基础,如果不具备这些,就谈不上什么保家卫国了。他在感受了上次成功的喜悦和老师对他关爱的幸福之后,他变了,变的有自信心,也看到了自己的能量,看到了自己的光明,他开始努力的学习,在课堂上开始举手回答问题,敢向老师请教,也能和同学们在课下互相交流了。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重点进行因式分解和函数的辅导,教给他必要的方法。努力提高他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向家长传达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改变家长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多俯首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聊聊,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他的点滴进步,教育孩子要慎批评、多鼓励。
四、反思
成绩在逐渐地上升,虽然有小幅度的反复。与别人没法比,但他自己比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据说乡下一个班级不及格人数都有一半。 虽然使他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我付出的精力似乎还是不成比例的。我想这可能是我的辅导,缺少理论的支撑和指导。因而缺少更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法。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七种智能:语文、数学、空间、音乐、运动等,每人在这七种智能的发展上不是平均的,而是有所侧重的。所以我觉得,该生的上升空间还是很大,只有让他多复习,多思考,那么他对知识的感受性肯定会越来越敏锐,那老师的工作就事半功倍了。
个案记录与分析(四)
个案描述
张村驿初中九年级二班的D同学是我教的一名学生,其在数学学习中表现较差,成为一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该生的情况如下:
1.对学习数学都缺乏自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照抄作业现象非常严重。
2.数学成绩差,学习数学缺乏感情,见到数学教师敬而远之。
3.数学学习差的学生,往往在数学考试中无法达到正常的发挥。具体表现:(1)试前的高度焦虑,束手无策;(2)考试时常常怯场,走投无路;(3)对考试结果的反馈,麻木不仁。
一、该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身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不敢问老师习题,不善于和老师交流,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该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其他原因
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
2.教材的原因。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某种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针对以上情况,我采用了以下的帮扶方法,帮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育对策——帮助克服心理障碍
1.在教育过程中,我尊重他的情感与尊严,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
2.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我注意借助师生双方的心理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运用疏泄的方法,深入了解前因后果,主动接近他,通过谈心疏通思想,才有可能解开他的思想疙瘩,澄清是非,并通过做好班级学生、家长工作,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他的逆反心理压力。
3.对于该生厌学的心理,我们通过调查,了解产生厌学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功感,变厌学为乐学,促进他自我意识的发展。首先以真诚的爱心去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达成心灵的沟通。同他谈心,介绍学习方法,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表扬他的进步,鼓励他前进。
(二)教学对策
(1)教给他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他循环记忆法,演练技能等,使他首先树立起信心。
(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
(3)对他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他,应按他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他的某些长处。
(4)抓好他的课外个别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他的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在堂上存在的困难。用到的辅导方法有①目的辅导,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愿望,推动他积极学习,为下一步的辅导打好基础;②学法辅导,他碰到困难就会怨恨自己“笨”,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所以要向他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法,让他亲自实验与总结,还可召开学习方法讨论会,使学生互相交流,让他从同学处得到学习方法指导;③书面辅导,书面作业与试卷,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他,当面指出他的错误并要求其订正,最好再出一些补充题让他练习巩固,增强信心;④及时跟踪检查。
要想完全消除他的学习困难太难了,但认真地分析他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能的。
1.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尽情地“欣赏”。
2.帮助他树立自信。他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多站在他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
3.加强学法指导。有些他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他应尽可能让他4.注意培养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他思想不稳定,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应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他。对于他,教师不仅要关注他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他的心理。他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他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个案记录与分析(五)
E同学,九年级一班学生,该生是九年级一班的数学学习委员,数理化成绩较为突出,对待老师同学都很有礼貌,是一名名符其实的好学生。学初的第一天,我让该生在黑板上完成一道有关绝对值的习题,该生最后的答案是正确的,可是一个黑板,用了大半个版面,书写很是潦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决定对该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帮助该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一、该生形成原因
该生比较贪玩,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在课堂上,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自控能力较差。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大管教。上述几项行为表明他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注意力涣散,自控能力较差。
二、为了提高该生的学习效果,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1.我用关心鼓励的方式、信任的态度与陈晨同学交谈、接触,使他信任老师。老师问他学习是为了什么?他回答是为了将来成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于是我告诉他,不管你的学习有多好,你一定要反映到卷面上,从而帮助他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2.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和责任感。
3.同其他老师协作,在课堂上对E同学多督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养成注意听讲的习惯。对他多提问,用积极的思维活动保持注意力集中。
4.以建议的方式,希望父母对孩子多加管教。
所以, 整个指导过程表明,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单靠说服教育是不行的,要在良好的群体氛围中,依靠老师的辅导训练,家长的配合,才能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