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良渚——舜山小镇项目之根
安文
最近,经历任领导和众多社会贤达几十年奔走呼号,常州郑陆舜山项目终于被列为江苏省重大项目和省重点文旅项目,并且明确“以虞舜和季子二圣文化为核心”,可谓本届市领导重要德政之一。笔者坚持几十年一贯观点,认为常州文明开在虞舜,龙城龙脉始于舜山,作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遗址,及其于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使我坚定了“应以良渚文化为舜山项目之根”谏言的决心。
虞舜生于良渚古国的有虞部落(今浙江上虞),4300多年前为何到常州郑陆高山来?而考古证实良渚古城持续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与虞舜来常有何联系?那时良渚国有虞部落究竟发生了何事?
据史书载,舜是颛顼帝六世孙,母早亡,在当时的母系氏族社会,从小饱受父瞽叟、后母和后母子象的迫害,屡经磨难,虽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象,深得百姓赞誉,但在部落仍无容身之地,不得不以为父采药为名,划舟渡湖到常州另谋生路。
舜为何首选常州?在常州为何又选中高山?当时苏州在海里,无锡在太伯开五泄河排水前还是沼泽,与浙东南隔湖相望的陆地只有常州,而被芙蓉湖包围的郑陆高山一带其实也是大(太湖)小(芙蓉)湖交界的孤岛。更重要的是,舜的老乡良渚人早已在郑陆定居。附近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经南京博物院1978年、1979年两次发掘,其良渚文化层文物碳十四标本测定,年代距今约4500年,几近舜的时代。寺墩高出地面约20米,呈椭圆形,外围三圈河道,总面积约80-90万平方米,是贵族住地。中心祭坛长100米、宽80米,是公共墓地。而附近圩墩居民遗址出土的千余件各类完整遗物和数万陶石器显示,那时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植被密茂,人们在地势较高地方建造低矮简陋的茅舍,使用磨制光滑的石斧、石铲、石锄、石刀或蚌镰种植、收割稻谷,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而出土的“中华第一橹”和多支木桨说明,圩墩人已能制造独木舟之类的水上交通工具,在河湖航行、捕鱼。所处年代和生活习俗相近的舜,跨湖来常州找老乡移民,一点都不奇怪。况且,史书载,舜在高山充分发挥了领袖德才,“一年成聚(高山),二年成邑(武进、江阴、无锡、宜兴四邑),三年成都”,深受良渚老乡爱戴,推举其担任部落首领。而当时不到20岁的舜,其才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得到的是良渚文明的真传。良渚古城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有六座水门,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和世界最早、最大的水利工程。舜率领禹、弃、皋陶、垂、益、伯夷、龙等各方面顶尖人才团队,即使抄良渚作业,在当时相对落后的江南也足以出类拔萃了。
因此,舜山小镇项目不能局限于虞舜和季子二圣事迹,展示厅首先应展现良渚文明及其北上发展这个虞舜文化的根。世界文明古国发源地都在沿海,是所谓蓝色文明;而过去都说唯独中国源于黄土高原,是黄色文明,揭示舜与良渚文明的源流关系,具有世界意义,是常州为中国树立文化自信争光的历史机遇。
至于舜到常州,为何不住在条件较好的滨湖直接融入良渚老乡,却跑到高山安营扎寨,下文“明明德——舜山小镇项目之魂”再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