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我】 民国产婆轶事【4】
陈平
听老杨说到这里,我想起与他一起工作时的往事,那时厂里正在安装全国仅有的一套进口设备,作为电工班长的老杨,上班后就带领我们一直忙到下班。因为电器设备的安装,决定工厂是否能按期投入生产,所以工作不仅繁重,时间也很紧迫,但是班里有两位青工吃不消了,有次他们气鼓鼓地问老杨,杨师傅,你让我们整天这么拼命地干,是想让我们全去当劳模啊,老杨笑了,小伙子啊,珍惜点吧,想当年,我想干还没有机会呢。我一听就好奇地问,老杨,听说你是位老大学生,不像我18岁就插队农村,而且一待就是10年,还从苏南农村又插队到苏北农村,目的就是想找个招工机会,你……
话音未落,老杨叹口气说,在上世纪的1958年,我就从上海南洋模高中毕业,由於父親的所谓政治原因,我被剝夺了在上海上大学的资格,只能与另外二个同学,以几乎是相似的原因,去了甘肃刚新建的一所大学唸书。说是去唸书,其实就是去边疆改造,在校从上海来的学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有各种家庭问题的,不是家里有右派,就是家里有人在港台或国外。
后因饥荒来臨,学校因经费不足而停办,把我们这些学生再送回上海而不是转学,因为背上"可教育好的子女"的美名,直到(l981年)我父親获得平反,拿走他头上五类分子的帽子,可我的大好青春也过去了。所以我只好在安徽工作,调到这个厂后,我们才成为同事——人生之路各有不同,听天由命吧,这话让我又番感慨,想起自己的曲折经历,深感听天由命这四字体现在我们这代人的身上,感觉还真有点苦涩又无奈。
他是1980年从安徽某县化肥厂以电工身份,随妻子调到我厂当电工班长亘至退休,期间没再回上海。但他为人低调工作踏实,群众口碑好,领导很欣赏他,尤其是弄清了他的身世后,对他更加尊重。不像现在有些人,没真本事,却把自己炒的像个“名人”,整天咋咋呼呼、屁大的事要么牛逼哄哄,要么就吹得满城风雨,唯恐别人不知道,古人云“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常言道,高处不胜寒,如今时代人才辈出,凡有真本事者就如老杨一样,总是踏实工作从不张扬,惟有那些自称“名人“或” 名人之后“的厚脸皮者,方会漏洞百出成为市井笑炳,其实要说名人之后,这位老杨才是货真价实。譬如他的祖父杨杏佛【杨铨】,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与茅以升一起考入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武昌起义爆发他赴武昌参加保卫战。
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他到南京任总统秘书处收发组组长。孙中山辞职后,他赴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学习。毕业后,又转入哈佛大学学习,留学期间发起创办了《科学》杂志。
1918年他回国,1920年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经常与共产党人恽代英接触,还利用业余时间到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讲课。因而遭校方记恨,被迫离校,奔赴广州,投向革命。到广州后,任孙中山秘书。1924年11月随孙中山北上。
1926年1月,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会秘密成立,杨杏佛被选为执行委员,主持策应北伐军工作。1927年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动工人起义,杨杏佛出席国共席会议。起义胜利后,当选为临时政府常务委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认清蒋介石面目,以中国济难会名义极力接济和营救革命者,被国民党当局撤职。
“九一八”事变后,为反对国民党政府非法逮捕和监禁爱国人士,他与宋庆龄、蔡元培等著名人士于1932年12月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总干事,并组织营救了不少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为此,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非要将他除之而快。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与其子杨小佛驾车外出,被设伏特务枪杀于上海亚尔培路。杨杏佛死后,鲁迅以悲愤的心情吟下一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再说那位人称“民国产婆”曾外祖父赵凤昌,他在中国历史转折关键时起的作用,那真是彪炳史册,试问,在中国历史上会有几个这样的人物?看看现在的所谓“名人”,除了挖空心思沽名钓誉,就是黔驴技究满腹歪门邪道,真乃屎壳郎推粪球,越吹越……哎。正在遐想万千,听老杨继续讲他曾外祖父的轶事,我回过神仔细聆听。
他说,有一年,大理寺卿徐致祥奏参张之洞一摺,牵涉到赵凤昌的名字。清廷交两江总督刘坤一查办,刘查办摺内,说得张之洞样样都好,不过为顾全京官参奏人的面子说,赵凤昌不免有“揽权招摇”情节,将赵凤昌革职,永不叙用。刘坤一这种做法当然是为了保护张之洞。让赵凤昌担责任,张之洞觉得很过意不去,就向盛宣怀讨了一个武昌电报局挂名差使给赵凤昌,作为生活之资,派他住在上海办理通讯、运输和其他机密事务。
其实在辛亥革命前,上海一些商人已投身革命,著名的有沈缦云、叶惠钧、王一亭、朱葆三、虞洽卿、李征五等。除朱葆三外均是同盟会员。他们为革命党人提供秘密活动场所,资助活动经费。虞洽卿还为起义军代办军械,李征五还组建了一支光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