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老者赵凤昌 [杨铨孙提供]
【常有我】 民国产婆轶事【1】
陈平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为此,各种纪念文章蜂拥而至,其中包括对民国重要人士的评价,但这位被史家评为“民国产婆”或“民国助产婆”的常州人赵凤昌起的关键作用,如今已鲜为人知,为此,我将与赵凤昌先生的嫡亲重外孙,也是我的老同事交流过的纪实文章发表,一是作为史实告慰先人,二是要让后人永远牢记他的历史功绩。
几年前的一天,我去常州书画院看胡一飞书展,没想到竟与近40年未见的老同事老杨不期相遇,谈起他亲人状况得知,他的父亲,年逾九旬的上海市政府参事,中国近代著名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总干事长,1933年被国民党暗杀的杨杏佛【杨铨】儿子杨小佛身体很健康,如今仍在为上海城市发展献计献策让我感慨不已。
讲起他的常州人曾外祖父,民国产婆赵凤昌的轶事,76岁的老杨兴致勃勃对我侃侃而谈,我也趁机兴致盎然地刨根追底,为听老杨很感慨地说,古人云,时势造英雄,这与英雄造时势截然不同。在中国的历史上,每到改朝换代初期,天下必然大乱,各种英雄也会就此辈出。
同样,每到传统文化需要发展时,总会有些知识平庸者趁机炒作侥幸而起,不过谎言一戳就破,久之,人们就嗤之以鼻,对这种人不屑一顾。我一听就笑了,老杨啊,在我们的周围,如今还就有许多这种人啊。老杨听了叹口气说,在中国的历史上,真能造时势的英雄可谓凤毛麟角,譬如在百多年前的辛亥革命前后,我的外祖父赵风昌就住上海南阳路10号“惜阴堂”,平常他深居简出,但南北要人对他却趋之若鹜,“惜阴堂”成了当时名流荟萃之场所,许多左右时局的大事都在这里密谋而成。我一听就沉默了,因为我已知道,这位赵凤昌先生(1856-1938)就是咱江苏武进人,早年他曾入张之洞幕府深得张的信赖,曾参与谋划“东南互保”。辛亥革命前后,他居住在上海,与政界人物江浙名流来往密切,其居所“惜阴堂”, 早成为南北双方非正式的议事之所,因为参与机密,为南北和淡出谋划策,他就成为当时政治关键人物。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幕僚出身的赵凤昌非常注重资料的收集,就此保存下来的来往函电文稿可说是价值连城,为后人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光现在藏在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的《赵凤昌藏札》,就计109册36函2729通(件)。不像现在某些所谓的“名人” 讲历史,不是信口开河,就是从百度上炒下来贩卖一番,因为毫无文化底蕴和依据,所以常漏洞百出,但是自己浑然不觉还洋洋得意,让人在背后指指戳戳自讨没趣。
真正名人,其一生不仅具有传奇色彩,还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洗礼,因具超人的智慧与深厚的文化知识,所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跟踪。据北方议和代表团成员冯耿光在一篇回忆南北议和的文章里,讲了这段关于赵凤昌先生的故事。
有一天,北京拍来了电报,我立刻送给唐绍仪,他看过就很兴奋地说,北京终于回电了,赶紧打电话给赵老头子。一边说一边挂电话,电话里他和对方仍是和过去一样有说有笑,显得关系非常密切,让我觉得奇怪就问唐绍仪:你有要事不找伍秩老(伍廷芳),为何先打电话给他?唐绍仪说:秩老名义上是南方议和总代表,实际上作不出什么决定,真正能代表南方意见、能当事决断的,倒是这个赵老头子。
可想赵凤昌此时的政治影响和作用有多大,连赫赫有名的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唐绍仪,对他都是信任无比。
1856年出生的赵凤昌,因为家境清贫幼年失学,就去当地一家钱庄学徒,常到一位朱姓人家送银钱。人很机警的他,因为家贫有一次挪用了钱庄的银子被掌柜停职。那时他还不到20岁。
没想到这位很有钱的朱先生对他说,我看你人很聪明,不是当伙计的材料,你啊,最好还是去读书,这样才有希望上进。赵凤昌说,我家穷读不起书,请您推荐一份工作给我做吧,您家里店铺很多,我只想到铺子里当一个小伙计。朱先生摇摇头说,你不是当伙计的人,既不愿读书,我索性多送你几个钱,为你去捐一个小官到省候补,将来可出头。
不由分说,这位朱先生还真为他人化钱捐了一个县丞并送了他旅费,让他很快被分发到广州——清代化钱捐的官并无实职和文化,就如现在某些学校聘请厨师,民间人士为“客座教授”,仅是个名义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