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
武进区局 黄晗艳
1949年,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在谈起中国红军艰苦奋战的情形时,他说:“不畏艰险,视死如归。”
近来,在党中央“学党史”的号召下,我开始翻阅《中国共产党历史》。当我开始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百年红色奋斗史,我才明白新秩序诞生的艰难,从而理解新了中国向现代社会调整的举步维艰。然而,越是艰难,我越能时时刻刻感受到一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洋溢其中。
我看见赵家楼的火,南湖的红船,烽火连天间鲜血撒播,江河处处,我愿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战士的肝胆。
我看见万仞壁立中红旗渠奔流不息,红色蘑菇云在中国西北荒漠腾空而起,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饱受饥馑的灵魂开垦出肥沃的前程。
我看见思想激辩着思想,巨风拍打着巨浪,跌宕起伏,天翻地覆,于是中国南边的渔村崛起,长江入口的城市春来。
而今,盛世芳华,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新时代,百年大党风华正茂,蛟龙潜海神州腾起,墨子探空麒麟闪亮。
困难的岁月中,面对无数绝境,一代代人,前赴后继,使命不枉,为天下的炽热,为家国的担当。英雄的中国人民展示出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就在去年,魔幻的2020,荡气回肠的抗疫史诗与一场人类历史上告别绝对贫困的人间奇迹同步铺开,作为身处其中的微小个体,我切身感受到了大国崛起所带来的安全感。《星际穿越》里说“曾经我们仰望星空,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未知,而现在我们只会低着头,担心如何在这片土地活下去”。但我想说,这片土地是如此可爱、博大而不可丧失,我们冒险而稳健,我们艰辛却灿烂。
也许,这正是“不畏艰险,视死如归”。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毛泽东。
青年时代第一次用兵,百余学生,二十条枪,逼降三千军阀,谈判时寸步不让,他在血与火中成长。
四渡赤水,以3万余人对抗40万全副武装的军队,蒋介石志得意满,向红军散发传单,说毛泽东就要“步石达开的后尘”,但他用兵如神。一渡赤水,撤出战斗,化被动为主动。二渡赤水,避实击虚,再战黔北,取得长征首次胜利。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假渡长江调敌西进,四渡赤水袭乌江、逼贵阳、扰昆明,跳出合围。这是以弱制强,险中求胜。
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各个击破;淮海战役,隔断包围,先取中间;平津战役,围而不打,瓮中之鳖。这是天马行空,出奇制胜。
从“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再到《论持久战》精辟分析抗战现状,论证了抗战的持久性和必胜性,再到十大战略原则,困难在变,始终不变的是他的乐观。
林彪给他写信,不知该何去何从,他回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此写到:“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即使在最为艰险的长征中,他带领红军渡过了24条河,18座山,一会是酷热,转眼又是严寒,更有那些围追堵截比陡峰深谷更凶恶的敌兵。然而他却只豪情万丈,说自己“离天三尺三”,说纷纷落下的雪花是“飞起玉龙三百万”,是湍急的河流是“人或为鱼鳖”,说崇山峻岭只是“原驰蜡象”,而“红军不怕远征难”。
这就是我们祖国的诞生,读罢,真的很难不激起我作为后续建设者的责任感。
就像一团火,照耀到这片土地,所到之处皆有火种续燃,于是,中国大地都沸腾起来了。
前几天又是5月12日,已过30岁的我此时再回首,看见满目疮痍之下,数不尽的悲伤,恐惧和绝望。
治愈它们的,是另一些勇敢的故事。刨挖,托举,逆行,以及4999米高空惊天一跳。
我爱英雄还爱高山,爱国旗在风中飘扬。
最后,我想以《毛选》中的一句话,与在座各位共勉:
在危险环境中表示绝望的人,在黑暗中看不见光明的人,都是懦夫与机会主义者。
希望我们永远怀揣红热的心,奔向火热的未来。
大家努力呀,同志们,明天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