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盛行于宋朝,发展到了现在,中秋已经和春节、端午一样成了团圆的代名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曾经只能凭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人们,现在依靠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异乡游子为阖家团圆日行千里不在话下。即使无暇抽身回家团聚,也无需“明月千里寄相思”、“叫明月代问候”,四通一达可以及时把月饼代送回家;电信、移动、联通更是随时让人如伴身旁。在9月17号,我们就率先迎回了史上归途最远的团圆小分队——神州12号,一年一度的中秋又到了。
到了中秋,就不得不提月亮,月到中秋偏皎洁,据说中秋那天的月亮一年之中最圆最亮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神秘的月亮自古以来就被人民群众给与众多的传说,从嫦娥奔月到玉兔捣药,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更是不遗余力的对月亮加以描写,付诸情怀。
“我欲乘风归去”,从古至今,人类就一直幻想着飞向月亮。皓月当空,不知不觉中,我们对月亮从盲目的崇拜、敬畏,开始转变为积极的探索。古人问:“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我们可以自豪地回答:“九天揽月星河阔,十六春秋绕落回”,在神话里嫦娥怀抱玉兔奔月,早已在现实里被实现。2004年我国开始正式实施月球探测的“嫦娥工程”,宣告了我们正式向月球进发。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装载着月兔号月球车成功登月,就此嫦娥奔月不再是口口相传的神话,中华民族的梦想由此成真,我们圆梦了。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到2020年,探月工程的目标逐步都实现了,但是这仅仅是开始,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的,我们能亲自到月球上去“走一走,看一看”,从逐月、奔月到登月,进而驻月。待那时,明月时时有,无需问青天,可知天上宫阙,亦是在人间。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让月亮成为我们探索宇宙的起点,一步一步,向着更为广阔的星辰大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