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著名词人中,柳永的官位是最低的一个。但他却以毕生精力从事填词,称得上是北宋第一作词“专业户”。众所周知,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词在北宋的地位还是不如诗,“词也,诗之余”。就连欧阳修、苏东坡、晏殊等文学家都不把词收入代表自己成就和水平的文集,只是为了不至散佚才集外单行刊刻。出身官宦之家的柳永,就其学问和修养来说,写诗大概不会是件难事,他却把全部才情倾注在词的创作与革新上。
柳词当时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语》)。仁宗皇帝开始也很喜欢柳词,每逢宴饮都要侍从再三歌唱。后来,柳永去考进士未中,就作了一首《鹤冲天》,控诉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于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不过是柳永牢骚太甚,一时忍耐不了,说说气话而已。但是,这个“鹤”真是“冲天”了——仁宗皇帝听了那首《鹤冲天》后十分生气,从此不再允许宫廷歌唱柳词。当柳永再次赴考时,考官已准备录取,但是仁宗皇帝在发榜前特意把他的名字删去,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样,柳永便又落第了。
面对科举悬示的一个既远又近的诱惑,柳永并没有彻底放弃那个显然是被放大了的机会,终于在四十七岁那年改名“永”为“三变”才得进士,勉强进入仕途,但是此后却长期任地方初等宦职。柳永有一首《望海潮》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描述了西湖的秋色、钱塘的壮观和杭州的繁华,意境很美。据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曾经引发金南下攻宋。由此可见“东南形胜”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尽管他的吟咏大都有感而发,但是也有着攀援政治的印痕。诚如叶梦得所言:“(柳)永亦善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而终不能救。择术不可不慎。”(《避暑录语》)
由于仕途失意,柳永终生漂泊,饱尝了游宦羁旅的凄凉风味,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貌似潇洒,却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嘲和苦涩。晚年,柳永终于灰心丧气地骑马回到京城,面对秋风夕阳,自然慨叹: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这首《少年游》词所写的也是秋天的景色,然而在情调与声调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首词既失去了那一份高远飞扬的意兴,又消逝了那一份痴迷眷恋的情感,这里所弥漫的只是低沉萧瑟的色调和声音。这首词前半阕从景象写起,悲慨尽在言外,后半阕则以“归云”为喻象,最后三句以悲叹自己作结。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是一首极能表现柳永一生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
柳词“工于羁旅行役”(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善于捕捉秋景来点染离别意。譬如《雨霖铃》,单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成了千古名句。他把“自古伤别离”的“多情”和冷落景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又表达了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极具匠心。
譬如《八声甘州》。写秋日行旅漂泊,思念亲人,欲见不得的愁苦,特别苍凉豪迈。就连平素不大喜欢柳词的苏东坡读后都说:“人皆言柳耆卿(柳永字)词俗,然如‘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佳处,不过如此。”(杨洪《古今词话》)确有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气概。
譬如《玉蝴蝶》也写离情,可抵江淹《别赋》,令人增《蒹葭》怀友之思。此外,还有《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倾杯》(鹜落霜洲)、《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卜算子慢》(江枫渐老)、《诉衷情近》(雨晴气爽)等词都是组织秋景作为抒情的衬托,几乎篇篇离不开离愁别恨。其实,柳永的思想深处并不那么单纯,无论怀念故乡、故人、佳人或佳期的时候,都深深地织进他的身世之感。
◎本文原载于《文摘报》(作者周游),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