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的那些日子
吴尧舜
可控硅中频电源,是上世纪70年代诞生的高科技电子产品。1982年10月,华东电网在常州电力修造厂(即现在的江苏电力装备有限公司)举办了一期中频电源研究班。我当上研究班老师,因为1977年,工厂推荐我到浙江大学专门为“可控硅中频电源技术” 进修了一年。正如领导找我时所说:“今天,你应责无旁贷地把学到的技术,传授给电力系统的同志们!”
接到任务后,回到家,我开始精心准备。写教材,默背试讲,对上课的内容先“过电影”,把一节课完整地过一遍,对每一句话、每个环节的设计进行自我过关测试,加以熟练。
第一次,我忐忑不安地走上讲台。抬头前望,四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向我直射过来。我顿时紧张起来,早准备好的开场白被我讲得颠三倒四,手里拿着粉笔找粉笔,写字时手也在发抖,讲课时几次卡壳。下课铃声响了,走下讲台,学员又来问我问题,回答时满脸汗水、结结巴巴。
我上课的紧张状态,似乎在学员中留下了印象。当我第二次站在讲台上准备讲课时。突然发现讲台的右侧,放着一只保温杯和一条毛巾,杯下一张纸,我拿起一看“吴老师,别紧张,我们理解你,加油!全体学员。”
此时,我非常感动,也轻松下来,笑了笑,说:“谢谢大家的关心和鼓励!”这一节课,我讲得十分投入,学员也听得十分认真。不得不说,这是在全体学员的鼓励下获得了成功。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的教学进程有序进行。备课、上课、答疑、批作业。有一次,我在批作业时,发现一位同学的作业本里夹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吴老师,我的右耳有点背,建议你讲课时,把要点写在黑板上,便于做笔记。谢谢!”
过了两天,我特地去看望那位耳背的同学。让我惊讶的是,他的笔记本按章节整理得有条不紊,文字端正、图文清晰,要点都以红色标记,还注明了授课日期、老师。这是我见到最靓丽的一本笔记本,我说:“你做笔记很认真呀!”他说:“整理笔记也是一个复习过程,也是回到单位为给科员上课做准备。所以我会在课后,重新整理一遍。”
这位学员的学习精神,激发我改进了教学方法。一堂课留下七八分钟时间,把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或答疑,方便学员们阅读、消化,做好笔记。
渐渐地,我与学员成了朋友,一起打球玩牌,聊家庭孩子、各地吃食、旅游热点等,相处得十分融洽。记忆中,我一共参加了他们三次庆生会,他们的说、拉、弹、唱,每次都让我赞叹不已。
有一次,一位贵州学员说:“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我入党纪念日,为此,我要唱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感谢党和单位领导的培养。”那一晩,大家都很激动,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两个月的学习结束了,离别的那一刻,我们依依不舍,含泪拥抱,签名、赠送纪念品,合影留念。
转眼,离别近40年了。每年岁末年初,我都会收到贺年卡,而当老师的那些日子又会重现眼前……
(前排右起第四人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