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家国情怀】人生道路与李公朴抉择研究

博览常州 最后编辑于 2021-09-08 08:56:26
3500 0 5


                          金明德

摘要 本文从“人活着”系列问题引出“人生道路”和“抉择”两个主题概念,在笔者自定义的前提下,分析了人生道路的起源背景和种类,将“道路”具体归纳为三大类;在分类分析李公朴三阶段生涯为内容的人生轨迹之际,诠释了“选择”与“抉择”的异同和相互关系,并以他十几次做出选择的史实来佐证其最终抉择的正确性和坚定性,以及李公朴式的个性;最后提出了李公朴人生道路对后人应当引起的八点启示,供读者在人生道路抉择中作些规律性参考。

关键词 人生道路  李公朴  抉择

 

问题的提出

 

“人为什么活着?为谁而活着?怎样活着?”由此衍生出“人的一生究竟应当选择何种道路?”等系列相关问题,是当今和今后人类社会每一成员必然面临也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是个既浅显又深刻的普遍性问题。说其浅显,是因为似乎不用思考就能回答;说其深刻,是因为很多人一生都难以正确回答。其实,在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华民族悠久而光辉灿烂的发展史上,已有许多典型人物,用自己毕生的实践和既具有独特个性又呈现相对共性的人生道路,回答了这个难题,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还有大量中性的。

那么,为何还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君不见在当今小小的地球村或大小国度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为利益而你死我活地纷争甚至残酷战争的局面依然存在。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社会”,人们反而难以回答上述系列问题。尤其是众多年轻人,对前途和命运感到十分渺茫,不知道今后的人生道路应当如何抉择、如何走。这岂非咄咄怪事?

为此,本文在简要分析研究“人生道路”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就中华民族一位可歌可泣的正面典型人物——李公朴人生道路的抉择,作些分析、探讨和研究,试图找出一些与此相关的规律性,供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参考。

 

一、“人生道路”的起源和种类

所谓“人生道路”,是指人在包括求知生涯、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涯在内的有限生命周期内,为实现人生目标和理想,在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下称“三观)决定下所走的道路。说通俗一点,与老百姓常说的“活法”相近;提到理论高度,是指一种奋斗途径,并体现人生的轨迹,它具有方向和性质的特征,是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志。

(一)“人生道路”的起源背景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在漫长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

每个成员过都过着绝对公正、平等与和谐的生活,不存在剥削、压迫和掠夺,也即不存在为利益的纷争。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观点,叫做不存在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因此那时的人们大约都不会去思考、也用不着思考“为什么和为谁而活着”等问题,因而便不存在人生道路的抉择问题。

 可是当人类社会由母系社会转入父系社会,有了具体的家庭;又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之时,那些原本只行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部落“首领”们便起了私心,利用所掌握的权力侵吞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中饱私囊,“私有制”就此形成,进入了“阶级社会”。它虽有推动历史发展的某种动力,却实在是贻害无穷:它打破了原先平等的社会格局,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又为了维护这个不平等格局,便划地为牢,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国家”,还逐步建立一整套“国家机器”和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来维护既得利益阶级的统治,针对人类个体和种族的自然差异,宣扬“不平等是绝对的,平等只是相对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云云,试图使对被统治阶级和民族实行的残酷剥削、压迫和疯狂掠夺合理化和合法化。而处于被统治地位的人们,要么认命忍气吞声地苟活,要么想方设法跻身于统治阶级阵营,要么奋不顾身起来反抗。人类社会便长期陷入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包括民族斗争之中——“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毛泽东语)。

    从此,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格局里的所有成员,便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人生的大课题:人生道路的抉择。

(二)人生道路的种类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一部《三字经》开宗明义就写道:“人

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寥寥数句,就指出人的天性和可能出现变异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包括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这个教育产生了人的“三观”,由此也产生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同时又影响和决定了人生道路的选择乃至抉择。

    尽管古今中外芸芸众生的人生道路千差万别,但根据毕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笔者认为天下所有人的人生道路不外乎三大类。

第一类:自私自利的人生道路。如上文所述,自从人类社会产生“私有制”以来,很多人使出浑身解数,走上了为自己奋斗的人生道路。统治阶级也制定许多制度、政策,如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和现代社会的“发家致富”政策等,来鼓励这种“个人奋斗”。不能说这些制度、政策一无是处,但它终究是为了自己,什么集体、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与前途,统统与己无关;而为了自己比别人过得好,有些人并不是靠“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而是靠钻名营利、跑官买官、贪污受贿,或剥削敲诈、制假贩毒、杀人放火,整一个不择手段。因此它是一条十足的自私自利人生道路。

第二类,苟且偷生的人生道路。诚然,社会绝大多数成员走的都是“个人奋斗”的人生道路,但也有的既不自私自利,也不大公无私,甚至还忧国忧民。他们不会为了当“人上人”而去做任何违法乱纪的坏事,不会昧着良心去攫取他人利益而肥自己。他们守着基本的道德底线。但囿于主、客观条件的束缚,即使忧国忧民,却“回天乏力”,只好随遇而安,安身立命,甚至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恕我直言,这其实是一条苟且偷生的人生道路,但对大众而言却无可厚非。

第三类,大公无私的人生道路。自古以来,能走上这条人生道路的人是少数。因为他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在优质教育基础上培育的正确“三观”;二是牢固树立“公民意识”的责任感;三是“天下为公”的宽广胸怀;四是“为大家辟一条光明之路”的美好理想;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六是为改变不合理现状、建立美好社会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牺牲精神。固然,凡人皆有

七情六欲,只要活着,衣食住行一样也不可或缺。但在大公无私者看

来,这些都是活着的手段而非活着的目的。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他人,尤其是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民族和国家而奋斗,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大众。值得庆幸的是,古今中外都有一批批这样的人杰走上了大公无私的人生道路,遂使人类社会有了“环球同此凉热”的奋斗目标。

 

二、李公朴人生道路的轨迹和抉择

20世纪初叶风雨如磐的旧中国,平民子弟有条件上学读书的不多,有机会读到大学甚至出国留学的更是凤毛麟角。作为江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常州城南一耕读家庭子弟的李公朴,凭自己的聪颖天资和勤奋,成为了受过高等教育并出国留学的一代新知识分子。从当代时髦语境看,是当时社会的“公知”和“精英”。按照几千年“学而优则仕”的世俗观念,他完全可以走一条顺从甚至追随当局,谋一个好职位,跻身于“上流社会”,过上衣食无忧甚至荣华富贵生活的人生道路。如前所述这既不为过,也无可厚非,数千年来芸芸众生大都追求此路,即使无条件达此目标,也可随遇而安,安身立命。可他却偏偏选择了一条反抗反动当局、誓死救国救民的民主革命道路,因而是一条充满荆棘、充满风浪、充满曲折、充满危险的人生道路,最终为自己所追求的奋斗目标而献出了宝贵生命。

究其原因,除了他所处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简称“双半社会”)时代背景这个外因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外,由学识、视野、胸怀、立场、志向和理想等主观因素所决定的“三观”,是其内在动因,也即内因。

(一)李公朴的人生轨迹

在和平年代,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人生轨迹大体可以分为:求知生涯、职业生涯和养老生涯这样三个相对独立的阶段。这是人生的一般轨迹,或曰一般规律。但是李公朴没有如此幸运,他的整个人生都处在战争年代,再加“家道中落”这样一个特殊原因,因而他的人生只有“求知生涯”和“职业生涯”两个阶段,没有养老生涯。如果说

有他也有第三阶段的话,那就是包含或交叉于前两阶段的社会生涯。这就是李公朴人生轨迹的特殊性。

1.艰难曲折的读书生涯。从时间跨度上看李公朴有从8岁到28

岁漫长的读书生涯,似乎与当代中国的孩子们相仿。但是正因为他所

处特殊时代,导致他没有当代孩子连续读书这样的“好运”,他的读书生涯呈现出“上学--中断--再上学--再中断--再上学”这样一个轨迹。李公朴这个特殊的“读书生涯”,折射出如下五大意义:一是在看似长达20年的读书生涯中,因家庭变故和追求并参加民主革命事业而三次中断学业,真正读书的时间只有十三四年,却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从大学到留学的全部学业,成为旧时代的新型知识分子;二是他的智力、能力和意志超群,他不怕打击和逆境,善于迎难而上和知难而进;三是他读书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将读书与职业、读书写作、读书与革命相交叉、相结合,从而锻炼了社会适应能力和强化了初步树立的“公民意识”;四是这个“读书生涯”呈现出李公朴式的鲜明个性和当时中国进步青年一代“求学求真理”的共性;五是为他从一个不谙世事而被动接受教育的孩童,逐步成长为一个社会教育家和民主革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

2.“三民”方向的职业生涯。在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社会经济形态中,人们的职业生涯,除少数人能在政府中谋个“铁饭碗”外,绝大多数是被雇佣或自由职业。这两类职业的共性是缺乏保障,因而对以“安身立命”为标志的“苟且偷生的人生道路”产生巨大风险。凭李公朴的学识和能力,要谋个安稳公职,甚至当个官应当不在话下,北伐中他被任命为政治部特派员和“七君子事件”后蒋介石(当时的国家元首)曾经邀请他们到政府做官就是佐证。但是,李公朴从小就熟读史书,又亲身经历了国民政府从革命到反革命、从廉洁到腐败的过程,因此他发誓“绝不做官!”

那么,李公朴以什么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呢?一是社会教育,二是新闻出版。前者在抗战前以办业余学校、夜校、妇女补习学校为主,抗战时期到山西办民族革命大学、抗战胜利后在重庆与陶行知共办社会大学等。他办的学校都是面向社会上的失学青年和没机会上学读书的在职工人、店员、妇女甚至黄包车夫等社会底层人员,包括向往革命的爱国青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还两次到陕北、山西抗日敌后根据地,在共产党支持下创办抗日建国教学团,深入大西北农村为孩子们补习文化等。他办社会教育的目的是:要使这些平民老百姓有知识有文化,能在社会上更好地就业和走正道。而后者也同前者一样贯穿其终生。诸如办报刊杂志、办新闻通讯社、办书屋和出版社等,发表和出版了大量进步书籍和研究抗日救国书籍,还有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著作。

纵观李公朴的职业生涯,除了自由职业的共性外,利用职业特点启蒙百姓、宣传动员抗日救国、传播民主进步思想、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等功能,远胜于其谋生功能。关注“民族兴亡、民主事业、民生命运”的方向贯穿于他的整个职业生涯。笔者曾在《李公朴终生职业的“三民”服务方向》一文中对此有专门论述,此不再赘述。因此在他身后,社会公认他为著名的社会教育家和出版家,这是毋庸置疑的。

3.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涯。 从前文所述的两种生涯可以看出,李公朴的社会生涯既轰轰烈烈,又波澜壮阔。他生性好动,性格外向,广交朋友。不论党派和政治倾向,只要是对抗日救国和民主革命有作用的人,他都进行联系和交往,尤其擅长创办进步社会团体甚至党派和搞群众运动。比如他从1930年回国后在上海参与组织和创办救国会并担任领导,到晋察冀边区办教学团,到重庆和昆明办青年读书会、“九老会”等,并组织和参与大量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还是著名的抗日救国“七君子”;尤其是参与组建了中国民主同盟、同共产党关系密切、撰写和出版《华北敌后——晋察冀》《革命的摇篮——延安》《人民才是原子弹》等书籍。再加上他心直口快,口若悬河,声若洪钟,到处发表演讲等,因此在国内外声名远扬,被称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民主革命家。

笔者曾在《李公朴民主思想家研究》一文中,将李公朴的人生道路以民主思想为红线,贯穿其萌芽时期、追求时期、感性时期、理性时期、成熟时期、高峰时期这样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追求民主事业的生动故事。这就是他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涯。

(二)李公朴人生道路的抉择

所谓抉择,与最后决定意义相近。“抉”,包含“绝”和“决”的意思;“择则指“选择”。当“择”用“抉”来修辞,便成为最后选定和决定,一旦抉择,便不会改变。因此它是选择的深化和升华,体现人的意志坚定。

所谓人生道路的抉择,是指人在成年以后,对应该走什么道路,在进行了多次选择并经实践的基础上,最终决定道路。

从李公朴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出,他最终走上与反动政府决裂、

坚决为民主事业而献身的道路,并非简单的、轻率的和一次性决定的。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有过多次选择。

第一次是在他参与“五四运动”揭发老板私藏日货而被老板开除后,他选择了读书;第二次是在武汉文华大学附中因搞学生运动再次被开除后,继续选择读书;第三次是在上海沪江大学读书时选择加入了国民党并投笔从戎参加北伐革命;第四次是在他被任命为苏南地区特派员进驻常州后,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选择了立即辞去职务并退出国民党;第五次是在退出国民党以后,选择了赴美国留学;第六次是回国后在上海搞社会教育,选择了职业与抗日救亡运动相结合;第七次是在“七君子”事件坐牢最终被释放后,蒋介石邀请他们七人赴南京座谈,许以做官、出国、休养等“出路”而皆被他们集体谢绝;第八次是在出狱后,本该安心搞他的社会教育职业,可他却选择了北上南下采访调研抗战现状和民生现状;第九次是当他到达陪都重庆以后,本可与当局合作共谋他爱好的职业,可他又选择了远赴山西、陕北考察,居然两次跑到“红都”延安,同当时最大的“在野党”领袖毛泽东促膝长谈,还会见了大量被当局称为“共匪”的高级干部;第十次是在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沉浸在高度狂欢之中,他却选择在庆祝晚会上高声朗诵《不要教胜利冲昏头脑》,与狂欢氛围格格不入,提醒国人要反内战、争民主;第十一次是他到大西南“定居”以后,在继续做他的新闻出版和社会教育职业的同时,又选择了掀起轰轰烈烈的“反内战、争民主”群众运动高潮;第十二次,当他在昆明大搞民主运动而明知有生命危险时,还毅然选择“我一脚跨出这门槛,就不准备再跨回来”……

诚然,在上述多次人生道路的选择中,第四次、第七次,以及第九次以后的历次选择,从政治道路而言,都具有抉择的意义。但无论如何,他的最终抉择是在无数次选择的基础上最终决定的;无论如何,他在经历了多次挫折(其中包括多次被抓、坐牢、被打、遭恐吓,还有暗杀未遂)以后,没有选择退缩,更没有选择调转方向。他知道如果更弦改辙,那就是背叛;他知道人间最可耻的是叛徒。他不能也不会这样做,因为他叫李公朴,而不叫张公朴、王公朴……!  

 

三、李公朴人生道路给国人的启示

李公朴最终为他所抉择的富民强国、民主建国事业而牺牲了,在年仅44岁的壮年时刻。毫无疑问,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惊天动地的一生,是价值非凡的一生。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烈士者,壮烈也。人们可以用许多溢美之词来赞扬烈士,但笔者

认为,与其赞扬,不如思考。即李公朴所抉择的人生道路,究竟能给

后人以何许启示?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启示:

    1.人生要吃饭,更要读书。若问二者关系,笔者曾在《饭需食、

书必读》一文中写道:人以肉体与精神两要素组成,缺一不可。肉体者,需食饭;精神者,必读书。合二而一,其为人也。倘缺其前,不复人在;倘无其后,与猪何异?此为鄙人语录,未免粗野。然,得此肤识却十分不易,乃终生读书之故也”(详见该文)

2.为谁读书与怎样读书。有人说这还用问,当然是为自己读书。的确,至少从孔夫子开始,几千年来都遵循“书中自有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这条“教义”。甚至到了今天,读书问题已成为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但却缺乏“为谁读书”的问题。其实答案早就有了,看李公朴(包括所有仁人志士)的人生道路便可得知。

至于怎样读书,不仅是读书方法问题,更在于读何种书籍。这个问题,李公朴的人生道路中也有答案,还可参考笔者《读书四部曲》《人生与读书》等拙文(以上文章都曾在媒体发表,有的还被编入读书主题的书籍出版)。

3.该选择何种职业方向。也即所从事的职业为谁服务。有人又说:职业就是为了饭碗,还用问为谁服务吗?肯定是为自己活着啊。又是为己!还有人说:一介草民,在私有制林立的社会里还有选择余地吗?是的,即使是在公有制的社会形态下,一如笔者等“老三届”知青们,从事的都是“遵命”职业,但只要是为国家、为人民工作,便没有高低贵贱,整整几代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其实私有制下的社会,职业选择余地很大,谓之“自由职业”,一如李公朴的职业选择。答案就出来了,这就是职业选择的“三民”方向,所以不必再饶舌。

4.该选择何种政治方向。有人又说:扯淡,老百姓活命就行,哪还有什么政治方向?问题就出在这里。笔者曾在关于“政治文明”和关于“公民意识”的调研报告中指出:老百姓不关心政治,要么不懂自己的人生一定受政治环境影响,要么缺乏公民意识,要么受了某种政治形态的欺骗。所以看看李公朴的人生道路及其社会背景,在找出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以后,就一定懂得应该选择和选择何

种政治方向了。

    5.影响和决定“为谁而活”的“三观”。谁都愿意活着。但为谁

而活着”的问题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回答正确的。这需要有正确的“三观”。它必定受学识、视野、胸怀、立场、志向等主观因素影响,又受各类社会因素等客观影响。因此,有何种“三观”,就必定选择与之相应的人生道路。李公朴用毕生实践告诉了人们:人生道路的抉择,是由“三观”内因所决定,同时受社会背景这个外因所影响。

6.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提出并解答过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 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页)但是很多人特别是当今的青年一代没有读过。即使读过也不一定就有了正确思想。尤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正确与错误的标准受到了严重挑战甚至歪曲、颠倒。这就很麻烦,需要自己琢磨,然后重温李公朴的人生道路,也许会有比较清晰的解答。

7.应当取何种斗争方式。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没有对立面甚至敌人。这个“敌”,广义是指一切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反动派或错误思想行为,前者是“敌我矛盾”,后者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李公朴的一生都在斗争,既有“敌我矛盾”,也有“人民内部矛盾”。对待前者,他立场坚定,坚决斗争,属于鲁迅所赞扬的“批命硬干”的先驱。但唯其“批命硬干”,故究其具体的斗争方式,他是有缺点的,表现在缺乏斗争艺术;对于后者他也有不足,有时因个人性格或在同仁未能理解时发生矛盾,因此也常被人误解。所以,斗争方式也是学习和研究李公朴的一个重要方面。

8.人究竟应当怎样活着。这个“老生常谈”问题最复杂,最难回

答。这里简要提些要点概念,宏观如人类社会发展史、社会制度、政治生态、社会环境、多数人与少数人等;微观如“公民意识”、人生目的、活路与活法等等,容当不一一列举和详释。细细研究李公朴的人生道路就可明白许多。

……

综上所述,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着剥削、压迫和掠夺广大劳动人民的现象,李公朴对人生道路从选择到抉择的正确性和坚定性,以及他大公无私的献身精神,将是永恒的。笔者诚望在今后的社会里,但愿多出或少出李公朴。这就是本文研究主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2021年4月定稿于常州龙游河畔  

 

(作者金明德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州市关工委思想道德宣讲团副团长、常州市“银发生辉”志愿者、常州市红色地名宣讲员等)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双桂女
  • 泉水涓涓
  • 张秋生
  • 顺其自然者
  • 芝麻汤圆儿
发送

0条评论

  • 1257
    积分
  • 66
    博文
  • 405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