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正青春 青春献给党”,以此来形容老共产党员,先父陆祥生的青年时代,可能不谋而合。
先父陆祥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上海刚解放即就读于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机械专业。在大学里,先父积极上进,品学兼优,被同学们选为班级团支部书记。
先父临近毕业时期,正值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东北地区非常缺乏各种技术人才,于是唐山铁道学院各级党组织,号召本校的莘莘学子,在毕业之后到东北艰苦地区去支援当地的经济建设。
先父原来很有机会回上海工作;但是,他毅然选择了黑龙江牡丹江机车车辆工厂。牡丹江和上海相比,生活条件有着天壤之别;气候方面,两地冬季的温差极大。上海冬季最冷不超过零下10°;而黑龙江地区冬季最低是零下50°以下。在饮食方面,上海的主食是大米;而黑龙江省主食是锅锅头、棒子面等粗粮,长年大白菜。这对于南方人的生活习惯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挑战。
当时国家规定探亲假四年才有一次,先父探望我的先祖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然而,先父义无反顾,坚持在艰苦环境中谱写自己的青春年华。他在工作中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虚心向工人老师傅学习,并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先父“奋斗正青春 青春献给党”,很快就成为牡丹江机车车辆工厂的技术骨干。由于先父不忘初心,乐于奉献,两三年之后就被组织上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根据先父的回忆,他经常加班加点,隔三差五顶着刺骨的寒风,站在火车头踏板上开出去检修火车的质量。有好几次先父都被恶劣的天气冻伤,所幸有东北的同事帮助他用雪来擦揉身上受伤的部位,才免于其难。后来先父调回南方央企戚墅堰机车车辆研究所之后,很多东北的老同事还利用出差的机会来探望先父。记得我们当年是自己擀饺子皮,包饺子招待东北客人的,由此可见我们家庭和东北的干部群众的深厚感情。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组织上为了进一步培养先父,将他送到苏联留学。经过一二年在机车车辆工业的先进国家苏联深造之后,先父被铁道部选派去了吉林长春,参加该地区新建的机车车辆厂的建设。
先父的勤奋工作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他三十岁不到,就已经担任长春机车车辆工厂技术科副科长兼党支部书记,成为独挡一面的技术管理干部。
先父20世纪90年代退休之后,还先后撰写了《工业机械手》、《节能高手》等多部具有前瞻性的技术类书籍。不忘初心,方得终始,乃先父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