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家教家风的主阵地
我们的大家庭也有微信群。虽天南海北地住着,可我们天天在“欢乐一家人”的群里相聚。各家的困难,各家的喜事,都在群里时不时地上传。社会上的热点新闻,也在群里互相点评。四代同堂的家人们,各自发表着自己的意见。老母亲不会打字,但会语音,也和大家视频。
我们经常教育后辈的不外乎是,“吃亏是福,善良是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就连七十四岁的大哥家都安装了网络,用上了智能手机。“天涯若比邻,微信是课堂。”微信群成了我们这代人家教家风最好的教育场所。
这阵95岁的老母亲住到了我家,5岁的小汐每天给太太端饭,还像一个小警察一样地看管太太,怕她出门不认得回来,还牵着老太去卫生间,告诉她垃圾要丢在垃圾桶里。我拍下来,做成了抖音短视频发在了家庭群里。家人们一个个给五岁的小汐点赞!小汐觉得很开心,帮太太更加带劲了。这条视频还在抖音里一下登上了热搜,这样无形之中,把这种孝敬老人的好风尚传达出去了,多好啊!二哥的儿子看到了,马上买了菜来我家,给奶奶做美味的饭菜。我又拍下来发群里。不需要说任何的话,大家庭的孩子们都明白了自己应该怎样对待老人。这不就是与时俱时的最好的现代家教家风的课堂吗?
二姐的小孙女读四年级,被评为“新北区四好少年”,“三好学生标兵”,舅爷爷、舅奶奶,姨婆婆,表伯表叔们都发红包庆贺。她的爸爸说,优秀是应该的,红包不收了。发红包是一种激励,不收也是教育。通过这样的家庭群,孩子们慢慢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父亲的忌日,我们在微信群说起了他的口头禅:“天下掉下来也要起点早。”记忆里的父亲,总是天不亮就起来割草喂猪羊,顺带着摸点螺蛳河蚌喂鸡鸭。父亲还自己结了各种网,生产队收工后就去打鱼,常常半夜出半夜进。父亲起早做活,我们都有任务,二姐烧早饭,二哥割草,我要撸一篮狗屎用肥自留地。不干完这些,是没有早饭吃的。我们若赖床,父亲牛眼一睁,声音暴起:“天上掉下来也要起点早,不起早也要被别人捡去的。”
我知道自己智商并不高,读初三时,想到不努力就没书读了,一下子勤奋起来,很快成为年级里遥遥领先的第一名,并考取了中师,后来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乡村小学到城市名校,任教三十三年来,兢兢业业,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充分认可,履行了一名党员的义务。我的二哥,高中毕业学了木工,十八岁去上海打拼,也是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取成不香港一家装修公司的项目经理。后来拥有了自己的装饰工程公司,转战各大城市,成功装修过各种五星级酒店,万科、万达等大型商业城,得到业界各种荣誉及高度认可。还带着亲朋友好友、左邻右舍走上了致富路。二姐也以她的勤劳朴实能干,担任过我们村的妇女主任、村委书记、乡里敬老院院长等,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至于我的母亲,口头禅是:“好人有好报,不报自己报儿孙。”善良是她的标配!
母亲会家传的“刺血疗法”,虽算不得什么正经中医悬壶济世,在医学相对落后的年代,救了许多孩子的性命。刚出生的小孩,剪脐带消毒不彻底,就会得一种“脐风”病,会有不吃不喝不拉,肚子肿涨,日益啼哭等症状,如果不赶紧治疗,几天内就会夭折。那时候常常有病家半夜来敲门接了母亲上门看病,因为孩子小,夜里怕撞了邪气,母亲总是随叫随到,救人无数,常常没有丝毫报酬。
二哥富了不忘记老家人,村上修水泥场地,架桥铺路,常常捐款。我班里的学生,条件差的,我也常常帮他们代交旅游费、辅导用书费,为生病的学生捐款,还利用社会力量发动义捐,救了一名患淋巴肿瘤的学生,和一名得红斑狼疮的孩子。不仅我们兄妹几个如父母亲一样地讲究仁善,我们各家的儿女也是如此。
当我因为单位工作流动到薄弱学校工作,因为去甘肃支教,没法照顾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时,儿子和媳妇总是自主接手老外婆的照料任务,洗脸、做饭、洗澡、理发,还带她遛弯。
所谓的母慈子孝,父慈子孝,其实都归功于上行下效。感谢微信圈,感谢这个好时代,既继承了祖上的好家风,也让我们的家教家风得以更方便更快捷地往下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