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不成文家教 三代人遵循
父亲离世时,我小弟只有2岁,是母亲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兄弟姐妹5人抚养成人。所以我们家没有成文的家教,但听我母亲说,我们的家风很好,上几代人都很老成、友善、清白、守信,在村上的口碑不错。我父亲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厨子,又是村民公认的、兼职“调解委员”,谁家有矛盾或纠纷都会请他去当“裁判”,威信很高。这些对我们成长影响很大。
继先辈之遗训
父亲走了,母亲成了家里的“太上皇”,她的话就是“圣旨”。母亲常挂在嘴上的两句话就是父亲的遗训:“要做好人,不要做坏人;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这就成了我们家朴素的家教。兄弟姐妹把它当成一把尺子,时时事事都用它来衡量。我母亲从未打过孩子,连大声呵斥也很少见。我姐姐目不识丁,却当上了妇女干部,成了全村妇女的偶像;我弟弟经过自己的努力当了科长,工作积极,非常自律。我25岁入党,参加工作44年,在政府机关做了28年文字工作,我1980年就是副科,到2001年退休仍是副科,20年没有“进步”。我个人觉得可能是我连张初中文凭也没有的缘故。人家都说,靠近领导易当官,可我却没有得到这种“实惠”,我认为不是我不努力,假如工作表现不优秀,能在领导身边混这么久?其间,也有好心人曾多次提醒并指点我,去看看相关领导,这意思我懂。可是我没有,我认为那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事有背母训,再说升了正科也白搭,我拿的已经是正科的工资了,为了虚名,丢了尊严不值。我父亲走后,母亲为了我们长期超负荷的劳动,身体一度虚弱多病。后来我们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对母亲是莫大的安慰,她的晚年生活很幸福,所以到102岁才离开我们。
为后代作榜样
当我结婚生子以后,夫妻双方工作圧力山大,没日没夜的累得喘不过气来,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虽然这样,我们没有放松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我们身先士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的成长,儿子患病45年,我们四处求医、八方问药,中药、西医、秘方都用过,瘫痪在床后,我们悉心照料,最终中年早逝;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小就懂事,学做家务,帮着照顾哥哥,学业从来不要家长担心,她酷爱书法,1999年获得中华书法研究会三段段位证书,并获《青少年书法报》社青少年书法品段级评委三硬笔九级级位。参加工作后也很优秀,已经有15年党龄的党员。
外孙出生后,相当一部分教育任务落到了我们身上。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方法也不断的改进,不成文家风+现代理念。
1、榜样的力量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一生。外孙出世,刚好我和妻子先后退休,所以孩子从小是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我们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为孩子做榜样,如爱惜粮食一事,因孩子小,吃饭时难免会把饭粒掉在桌上,我们一边教他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和其中的道理,一边把饭粒捡到他嘴里,久而久之,他从来不浪费一粒粮食。如节约用电、用水,不乱丢垃圾,礼貌待人等日常生活的细节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新装修的房子墙上没有一处污渍这是很好的例证。
2、让孩子说真话,家长起指导点拨作用。上幼儿园时,我们最担心孩子要求家长买路边摊上的小吃、饮料等食品。有一次,我外孙看上了糖葫芦,非要买不可,我拗不过他,就买了一串,他吃了第一个就皱起眉头说不好吃,我就叫他自己把糖葫芦扔进了垃圾桶。借此契机和他讲清路边摊的食品不卫生、质量也不好,吃了对身体不利,你要吃什么我们去超市买。从此三年幼儿园没在摊头上买过一次食品,在春风化雨之中达到预期效果。
3、最好的陪伴,是在生活中渗透。孩子放学回家不愿意做作业是家长普遍头痛的事,我从第一天开始,一放学吃点心、水果后就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完成家庭作业,时间一长,孩子自觉性提高了,根本不用家长担心。在校学习成绩前茅,在小学期间获12张“三好学生”奖状。所以平时与孩子一起完成作业和生活中的小事,放手不放眼,给予引导,引发其思考不愧是有效的办法。
4、凡事听听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在小学,老师要求学生上兴趣班,我们也吃不准,就征求他的看法,他思量再三,认为对数学有兴趣,想报奥数班,我们鼓励他,报了就要好好学,切忌半途而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他刻苦学习,细心钻研,脑洞大开,成绩一直在班里遥遥领先,小学毕业时全校第一名,获得1500元奖金,解决了上私立学校大部分择校费。
总之,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偶尔犯点错也不要大惊小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过而改之,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