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琴,女,1961年9月出生,溧阳市上黄镇敬老院护工,家住溧阳市上黄镇上黄村委新村28号。
今年60岁的王瑞琴,是上黄镇敬老院护理员。她23年如一日,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将院内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寒来暑往的岁月里,悉心护理服侍住院老人:不嫌其烦地为他们端屎端尿梳头选衣;循循善诱地给他们聊天解闷、调节心情,细致入微地为他们做临终关怀、后事料理……
这位被评为“溧阳市第二届百优尊老爱幼模范”的王瑞琴,院内老人们亲切地称呼她是自己的“好闺女”。 23年与老人们的共同生活,王瑞琴找到了敬老院护理工作的真谛,她认为:做好护理工必须做到用心、用神、用情!
用心:“将我心比他心”
上黄镇敬老院常住孤寡五保老人有30多位,平均年龄都在80岁以上人 身体上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院里大多数老人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为了把老人照顾好,王瑞琴每天天一亮就要来到院里,直到晚上十点后才回家,如果遇到值班日,她就索性住在院里。为了让这些老年人晚年开心幸福,不管老人们有什么要求和困难,王瑞琴都会尽量照顾他们, 尽力满足他们。
2019年,一位叫杨金秀的70岁老人,因病瘫倒在床上,很长一段时间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这段时间了,王瑞琴几乎每天都要花上很多时间守在杨金秀床前,日夜陪护,端茶倒水,端屎端尿,不厌其烦地帮她擦洗身子。去年冬天特别寒冷,王瑞琴特地从家里挑了两套加厚棉衣裤,还买了两个热水袋送给她,帮助老人取暖悟身。经过王瑞琴三个多月的精心照料,老人的身体逐渐得到恢复,生活也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当看着王瑞琴为了自己忙里忙外,没有一句怨言的时候,老人紧紧地抓着王瑞琴的手,含着眼泪激动地说,“你虽不是我亲生,倒是比亲生的还亲呐!”
事后,王瑞琴则说:“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生活在敬老院,他们的心理、心境、心态都在时刻需要亲情与帮助,用心照顾,做细服务, ‘将我心比他心’,工作起来就无怨无悔!”
用神:“神到身到手到”
“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是王瑞琴对自己从事护理工作的要求。在那些耄耋老人身上,她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神和心血。
秦国寿,因先天性聋哑,精神常常会出点“问题”,王瑞琴对这位老人给与了全程“特护”,平日里对他特别“用神”,时常注意着他言行举止的细微变化。有一天半夜,老人突然翻门逃出了敬老院,王瑞琴查夜中发现了他不在宿舍。凭着平时与老人的心神沟通加冷静思考,王瑞琴判断他八成是“逃”回老家了。她随即和院长一行上路,朝着秦国寿的老家方向追寻过去。王瑞琴一路追,一路喊,一路找,一路急,最后在夏林村附近的一处偏僻墓地找到浑身冻得发抖的秦国寿。他们立即叫来车子将老人护送回院里。后来才了解到,原来老人走到村里天已黑了,找不到自己的老家,只得步行返回敬老院。就在回来的路上,黑乎乎的天空还下起了雨,无助的他迷路了。又饥、又渴、又累、又怕的秦国寿筋疲力尽地倒在路旁的坟地里。
把老人接回院里后,王瑞琴迅速烧好热水,为老人擦洗身子。给他烧好热饭热汤热菜,护理着他慢慢地平静下心神,整整忙碌了一个通宵。
类似秦国寿老人这样的耗神护理照顾不是个例。老人们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会引起王瑞琴的心神关注,老人们的一声招呼响动,她都心领神会,能在最快的时段里“神到、身到、手到”,在他们最需要的时辰里接到王护理员伸来的温暖双手,得到她温情细腻的照看护理服务。
用情:“情至夕阳可贵”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王瑞琴还让想方设法使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宽泛化”。
敬老院里有些闲置地,王瑞琴带着老人们平整好,种上了蔬菜和花草。平时老人们给蔬菜施施肥,为花草浇浇水,增加食用菜蔬之外,还使老人们在快乐轻松劳动里得以相互交流感情,让院内生活增添情趣与快意。
86岁的范田中是一位性格十分开朗的老人,非常喜欢和人聊天,拉家常。这些年来,他养成一个特别的习惯,每天晚上9点到10点都要和王瑞琴聊天一个小时,和她谈谈心里话,讲讲院里的事情,如果有一天不聊话,王瑞琴就会感觉今天少做了一件事,晚上睡觉也不踏实。老人的亲人对他都很好,经常来院里要看他,老人说这里住得好,吃得好,还有王瑞琴这样的好闺女细心地照顾自己,和王瑞琴谈心聊天,他在敬老院很快乐,让亲人们不要为他担心。
“在院老人个个都像是我的长辈亲人,用真情服侍,就是尽孝于长辈,报效于社会。人人都会老,大家要尊老,‘情至夕阳可贵’就是这个道理!”王瑞琴实实在在得说她所从事的敬老院护理员岗位。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朴实想法,本已10年前退休在家享清福的她,心中始终放不下那些老人,毅然决定留下,继续陪伴照顾他们。而这一陪,却又度过了十载春秋。
王瑞琴的突出表现,她先后荣获溧阳市第二届百优尊老爱幼模范、溧阳市“十佳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