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次与同事闲聊中,说起无锡和常州两地特产:无锡著名的三大特产是:油面筋、肉骨头和泥阿福;常州的三大特产是大麻糕、小笼馒头和篦箕木梳。面筋是空心的,而大麻糕是“实笃笃”的;肉骨头外面一层肉里面是骨头,而小笼馒头里面全是肉;泥阿福是泥巴捏的,而篦箕木梳是用最好的木料许多道工序做的。这段话揶揄无锡人的精明,多少带有些小小的幽默。
历史上,常州曾先后有延陵、毗陵、晋陵、兰陵之称,唐代立为全国州府十望之一。明初改为常州府,曾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八县,被称为“中吴要辅,八邑名都”和“三吴重镇”。进入近代,苏南三大城市苏州、无锡和常州常常被统称苏、锡、常。常州当年下辖的无锡县,凭借南临丰饶太湖和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的有利地理位置,招致商贾云集。乾隆年间,苏浙皖豫米商纷至沓来,米市盛极一时。同期,布市也绵延数里,其布码头是当年长江三大码头之一。凡是交通枢纽,商业发达,人们见多识广灵活精明。湖北省地处全国中枢,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之誉。九江地处三江之口,七省通衢,故而有九个湖北佬抵不上一个九江佬之说。商业发达的无锡人自然也精明过人,号称无锡门槛。
进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锡、常三座城市产值,无锡后来居上长期名列第一,苏州老二,常州只能当配角。
当年的小兄弟现在连正眼都不看你一眼,心中自然不爽。那段对比无锡常州两地特产的小幽默不胫而走,十多年后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常州干部居然又说起了那段小幽默,二市的三大特产一个都不漏,对无锡之愤愤不平溢于言表。
其实,输掉的何止于此,当初两地流行的地方戏“滩簧”现在称锡剧,常州没名了。
而今,常州大麻糕名声已不敌黄桥烧饼,常州小笼馒头名声也远不如扬州富春包和天津狗不理了。唯有常州篦箕木梳依然一枝独秀。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事实上,早在1915年,常州梳篦在巴拿马国际博上获得银质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
篦箕木梳之篦箕以毛竹、牛骨、生漆等为原料,经70多道工序制成;木梳以黄杨木、石楠木为原料,整个生产过程由28道工序组成。
世界上工艺品很多:金、银、玉器是观赏用的摆设,钻石、首饰,绸缎、羊绒等名牌服装,以及名贵瓷器餐具等等,大多有显摆的意味。唯有篦箕木梳是放在相对私密的盥洗间里的日常用品。篦箕木梳的齿又细又密,一丝儿都不能歪斜更不能断。据说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早年没有电锯,更没有现代机械,全凭手上功夫。常州人,也只有常州人能对此下如此大功夫。可见常州人的务实精神。
图1.常州篦箕木梳
本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调离常州。再回常州就对常州人的务实有了更多感受。常州人比不上苏州、无锡和上海人头脑活络,但是,也不像南京“大萝卜”那样憨厚。而是细致踏实工作的。好几件事给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一次投宿常州大饭店,由于颈项不太好,对酒店的高枕不太适应,当晚就用两条浴室大毛巾叠起来当枕头用。第二天,出门回来后,发现床上换了个薄枕头。床上还留了一张纸片,娟秀的字迹写道:“您可能对厚枕头不舒服,特地给你换了个薄的,如果还不合适的话,请告知。”
还有一次住在南大街的一家酒店里,地下停车库简直像迷宫。离店前,我们对前台服务员表示,希望能有他们帮我们把车开出来。服务员为难说,他们前台没有会开车的人啊。我们也只能作罢,一般来说,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没想到,下楼结账时,前台已经找来了一位师傅,陪我们去把车开出来。
我们住过的酒店很多,其他地方再也没遇到服务如此主动的。如果一次是偶然的话,两次就非偶然的了。
印象最深的还有常州教育局的助学中心。和他们接触发现,他们每次工作都安排得非常细心到位,都是经过周密考虑的。有时候到了晚上八九点钟,早过了下班时间,还来跟我联系。我也把他们资助贫困学生的工作向其他城市有关教育部门推荐过。但都不愿意干,大概是怕麻烦吧。
其他事情还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常州人的细致认真使常州的工业得以飞速发展。
早在1905年常州就建成了戚墅堰机车车辆厂,是常州机械工业的龙头老大,后来的常州柴油机厂生产的手扶拖拉机不仅销售到全国各地,还远销第三世界。威风八面的“叭叭叭”巨大声响震得一个个城乡的居民难以入眠。此外,还有林业机械厂、冶修厂、直升机厂,一家家沿城区一路向西展开。
常州人更熟悉的是纺织工工业。最著名的是刘国钧先生开办的大成一、二、三厂。城区居民往往根据大成厂的汽笛声安排作息时间。规模较大的还有民丰厂,益丰厂等等,纺织作坊更是到处都是。配套的还有纺织机械厂和纺织配件厂。
常州的电子工业发展较晚,主要有电子管厂,但很多是规模较小的是街道办工厂。
常州的化学工业起步于1958年大跃进年代,一度发展出二十多家工厂,将常州市来了个四面包围中心开花,常州一些干部不无自豪地说,“东南西北中,处处有化工”。化工部一位工程师听了这话,脸色都变了。常州化工企业规模最大的是城南的常州化工厂,这也是江苏省最大的氯碱生产企业。1971年左右,化工部还决定将江苏,也即是常州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在全国各省建设100套这样的工厂,后来由于资金不足,削减为30套。
常州的工业建设有成就也有教训,但成就还是主要的。上世纪80年代初,常州已成为一个以轻纺为主,并有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建材等产业的工业城市。1981年,中央表扬称:“常州市是全国城市中的一个典型,希望全国一半城市都能像常州一样,吸取常州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中央媒体连篇报道,很多专家学者来调查研究,许多城市也纷纷来学经验,兴起了“中小城市学常州”的热潮。
另方面,常州又是一座文化古城,拥有灿烂文化和历史底蕴。自隋大业2年(606年)至清光绪31年(1905年)的近1300年科举考试历史中,常州涌现出16名状元、11名榜眼、16名探花、1947名进士;明清两代500多年间,每6个进士中,就有一个是常州人;清代每10个状元中就有一位常州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大观3年(1109年),常州府中进士人数占到全国1/6,朝野惊愕。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常州阳湖人张惠言、恽敬的散文流派影响广泛,被称为"阳湖派"。进入近现代,常州及所辖县涌现了许多全国性影响的文人,如语言学家赵元任、汉语拼音字母制定者周有光、历史学家吕思勉、画家徐悲鸿、刘海粟、数学家华罗庚。孟河医派不仅在国内,还蜚声海外。我有幸认识一位毕业于广州中医大学在纽约从医的医生。他告诉我,他到美国后就师从孟河医派传人,受益匪浅。
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进入二十世纪后,常州的文化地位在全国,乃至江苏省,日渐衰微。许多影响较大的文人都是在离开常州后取得成就的。
最令人汗颜的莫过于大学了。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西方教会在上海创立了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在南京建了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就是在苏州也建了东吴大学。国民政府成立后,南京作为首都,上海是十里洋行,更多的大学纷纷建立。惟独常州这个“三吴重镇”无人问津。
1958年,常州市领导借大跃进之风,下定决心在清凉寺附近建了一所“常州工专”,然而,仅维持两三年就被调整掉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沪宁线上除了南京和上海,无锡建了无锡轻工业学院,产值人口都只能是小弟弟的镇江都有镇江师专、镇江农机学院。甚至,连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的扬州和徐州也有了大学。常州只有一所也算是挂着所谓“七二一工业大学”牌子的职工培训单位。
图2.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
1980年,常州再一次想办大学,依然没维持两年也合并到无锡去了。常州大学依然一片空白。直到进入本世纪,随着《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等高校的建立,常州终于有了比较正规大学。
而近年来,我国高校迅猛发展,2018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2831.03万人。而8200多万人口的德国2020年在校大学生
人数约290万,3.31亿人口的美国大学生1790万人。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分别是德国的十倍和美国的1.6倍。德国和美国都是发达国家。我们这么多大学生社会容纳得了吗?
我国高校毕业生列年来屡创新高,2020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而就业率却不断降低。不仅是普通高校,就是清华、北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非常大。最近浙江杭州余杭区一则公务员的名单里,清一色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不少岗位还是街道办的,譬如仓前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南苑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学博士,等等。另方面,有很多相关报道称,许多企业招工难,尤其是技术工人。
还必须看到,创立一所著名高校要经历很长阶段,西方许多常青藤名校往往历经百年以上历史。新成立的高校即使有很好的管理水平,也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但是,毕竟难与百年名校争锋。
图3.欧洲著名大学和成立年代
务实的常州走了一条兴办职业学校的道路。这些年,李克强总理
多次强调弘扬工匠精神。上世纪90年代,瑞士朋友对我说,瑞士人只有25%的人上大学,其他人大多数上职业学校,当年德国的情况也相近。德国和瑞士的职业学校培训技术工人不仅要动手能力强,而且也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例如,学木工的要学会在电脑上设计制作方案,学油漆工的要学化学知识,懂得各种油漆的成分和如何配比。
常州人历来来的务实精神,加上各行各业数以千计的工厂中培养了无数技术精湛的工人老师傅,使得常州建立职业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础。
距1926年常州梳篦在费城国际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的91年后,2017年的阿布扎比世界技能大会上,常州技师学院19岁的宋彪,在全世界1260 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而且一举夺得全场唯一的“阿尔伯特·维达”大奖。
图4.阿布扎比世界技能大会上宋彪获得金奖
相距近百年隔着三四代人的两次金奖,彰显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常州人同样的刻苦勤劳精神。
其实,人各有不同的天赋,事实上,第一线的工人往往对生产上的问题有最早的体会和认识,也会有极巧妙的解决想法。宋彪中考成绩不理想,但拿不好笔杆子,就拿好工具。数以万计的常州孩子就走上了一条同样光辉的道路。
今天,常州市是江苏省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的试点城市、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高地城市。也是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
常州市目前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1所,在校生3.4万人。具备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资质的院校有: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和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常州开放大学和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等12所。
其中,刘国钧高职校、旅游商贸高职校、卫生高职校、溧阳中专校和武进中专校等多所学校被评为省职业学校教育管理30强、教学管理30强。刘国钧高职校还是全省唯一入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五十强评比的职校。
“十三五”期间,全市职业学校获批省现代化专业群29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19个,各校均建有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和专业群。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达3000余家。
一些职业学校还跨出国门展开国际合作,例如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每年派遣德语考试合格的学生去德国实习,今年将有二十多名学生将派往德国实习。
现在,常州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常州的职业教育在全国独树一帜,也充分体验了常州人的务实认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