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环境是要对地铁建设、高层建筑等等刹车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低碳绿色发展,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应当有新的思路、创意、作为,我们一直在低位徘徊的客流数据,即使马上2号线形成十字交叉,个人交通工具为主体的交通出行方式的改变不会很明显,实事求是可以预期的客流依旧是不容乐观的,我们的地铁二轮晚一点应该也会批复,可是能不能借此转换成一种动力,我们都来认真思考一下。
要让坐地铁成为时尚,是精神家园、潜移默化的教育平台,形成地铁生态文化圈,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如何做到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消费品。上班族,城市夜归人愿意来这里放松心情,寻找灵感或者是心灵的安放,每一个站以及出站地面周边的建筑文化点、口袋公园、综合体,作为一个专题景点和惊喜,下了班先来喜欢的站点签个到,整理一下心情,积蓄一下力量,仅仅定位交通工具的话,很难热闹起来,客流很难有起色。
地下车站,通道设计可以有小桥流水,类似恐龙园卡通主题乐园元素,防空洞,壁画,飞船,太空舱,月球、火星高清场景。。。太多科技童话创意。使传统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改革开放成就,先锋模范形象,时代青少年的青春风采、消失的老城厢烟火气建筑生产生活民生文化园林景观等等的生态可以以一些丰富的手段场景呈现再现,比如精致缩小的模型、雕塑,全息3D等等技术,可以举办电影回顾展,动漫艺术展,演唱会等等大屏播放,类似西安城门街头演艺演唱。。。弄点让人感动激动的玩意。
国内外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为高架式单轨,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和运力匹配,我们为何不能多多采用,要尽快成网,建设顺序建议6、4、5,发挥地铁轨道交通长距离效率的特点和优势,重点保证了客流,引导配合城市组团中远期发展,多快好省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经济发展的要求,改变一下地铁一定要挖洞走地下的思维,高架不LOW,不丢脸,可以学习下经验,加以改进不足,戚机厂氢能源机车下线,这个应该是以后的方向,我们可以结合进去思考。结合整体设计把轨道交通站点以及周边和线路转化为城市印象地标,在沿线规划布局上早做考虑,留出相对居住地块足够的缓冲区域作为商业绿化体育场馆公共设施建设,看到还有高架沿线成排很高很高的树木,采取这类起到隔音控尘的措施。我们本是一片海洋慢慢变成长江三角洲江南水乡现在的模样,地下挖洞涉及地下水层,地面建筑物的安全监测和长期可能的影响因素,施工过程管线的迁改、拉长的工期、资源的大量消耗排放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