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优秀作品选【180】
探究先祖信息
文史语言系文创班 巢焕康
在浩瀚的历史时空里,中华姓氏文化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存在于古往今来的民族记忆之中。树有根,水有源,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族谱传承之法,清晰地记载了几千年来各姓氏发展的基因所在,这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独特的姓氏文化奇葩,也是国人梦寐以求寻根问祖的一种现实方式。 仲春 四月,怀着对先祖的敬仰之情和古老巢姓现今人口稀少的迷惑,我与族亲一行前往山西洪洞大槐树、山东聊城东昌府区许营镇,实地走访考察了巢氏先辈徒迁和巢氏先祖巢父的陵墓所在地。
山西洪洞大槐树巢氏先祖徒迁信息:
根据实地考察了解和大槐树迁民姓氏寻源资料得知,元末自然灾害频繁,有文献记载水旱灾害:山东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两淮地区8次。这些灾害使庄稼颗粒无收,加上元末官场腐败,赋重政繁,饥民得不到抚恤,造成农民流离失所,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急剧上升。而与河南、河北相邻的山西却是另一番景象,从金、元以来,山西一直是北方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地区,元末战乱中,山西没有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争,自然灾害也少,与中原地区相比,气候条件还算较好,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人口增长持续,再加上邻省难民的大量涌入,人口急剧膨胀,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现象。在这种局面下,刚刚建立新政权的朱元璋及朝廷大员、地方官员认识是一致的;当务之急是"田野辟、人口增”,做出了从人多地少的"窄乡”移民到中原人少地多的"宽乡”屯田的决策,于是洪武元年就拉开了移民的序幕。明初移民,正史记载只有18次,前后经历44年,每次移民,均由朝庭以强制性措施实施。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每次移民的集结地和出发地,来自各地的移民从这里走向陌生的外乡生存繁衍。数百年来这些移民代代相传是从山西大槐树走出来的,所以也就有了"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一带有苦涩味的民谣。
我们巢氏先祖世居各地是否也与这一次次的移民有关?带着这些疑惑,我们在这里认真地进行了探究,但遗憾的是没有发现这些蛛丝马迹的文字资料,仅是从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管理方取得了一本题为《来自大槐树》一一迁民姓氏寻源(上卷)书籍,该书第161页对巢姓系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作了概要性介绍。总结为迁民后裔分布: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河北、广东、香港、福建、山东、河南、天津等地。巢氏先祖的祭祀牌位在姓氏文化园内祭祀神龛第七龛内。
山东聊城巢父陵,巢父墓园考察情况:
根据互联网资料信息,我们一行找到了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的"九州洼公园”东大门巢父广埸,该广场是聊城市近几年建九州洼公园的配套工程,在公园东侧入口处,占地约近千余平方,建有巢父广场标志性牌楼一座,南北均匀地竖立着几十根刻有"巢父广场”字样的花岗岩石柱,地面入口处有大型花岗岩石板雕刻的记载巢父陵的地理方位和巢父功德的文字说明及"巢陵城”简介。
询问工作人员,我们找到了巢父陵的所在地许营镇,在镇政府,党政办任单友主任和镇信访办张士华主任,他俩陪同我们一起到达巢陵(巢父墓地)原址,据张士华主任讲述(他是当地人)巢父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平整土地时将土墩弄平的,当时还发现了土壤中有大量的古代贝壳钱币及少量的土陶器皿,从泥土上看有明显的古墓葬堆积土征状。与史料记载和坊间口口相传的传说一致,是古代巢父墓地,如今早已夷为平地,但由于有名为"洗耳河”的遗迹的存在,印证了史料中"巢父遗牧,高风亮节,禅让王位"记载。使我们确信了巢父墓就在聊城的事实。目前这片土地已经被列为聊城市高新智能制造产研基地建设项目用地,工程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经張土华主任联系,我们又赶赴聊城市档案局,寻访了市志办张静女士,她是一个长期研究聊城地区人文历的专家,她详细地给我们讲述了聊城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对巢陵城、巢父墓及巢父协禹治水的事实予以充分的肯定,并为我们提供了万历、宣统、嘉庆、乾隆年间的《聊城县志》和《东昌府志》等六部史料。确认巢父墓就在聊城市许营镇许营村。
其它地方的巢父墓地是否为衣冠冢有待进一步考查。
注:巢父陵,巢父古城遗址资料索引
1.聊城县志:(康熙二年版)p43页巢陵遗牧
2.聊城乡土志:p43页巢陵故城(巢父隐居躬耕之处)
3.宣统聊城志:p30页巢陵城址(永乐志)
4.乾隆东昌府志:p488一4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