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常言道 2021年6月8日-2021年6月12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1-06-08 10:20:41
6653 8 3

最近,一篇网友的贴文将“躺平学”推出圈,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共鸣。对于“躺平”,并没有什么权威解释,它大体代表一种慢节奏、低欲望的生活状态。那您觉得这种生存状态该不该被指责呢?请注意,每周六晚截稿) 

 

2021年,《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二出版

 

6月8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富贵吉祥、龙城筱和、丁军梅

 

A0520210608C.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 张秋生
发送

8条评论

  • “躺平”可以被奉为人生“圣经”吗?
    “躺平”指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内心毫无波澜,不再渴望成功,反映了当代年轻人非暴力抵抗的消极精神状态,与网络流行词“丧”、“佛系”异曲同工。
    到底何为“躺平”?“躺平族”并非对生活事业没有追求,而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无法获得主流价值观认可的成功。于是试图通过“躺平”的低欲望姿态消解外在主流价值观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挟制。那么无法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心态,不争不抢,创造能让自己舒适的生活空间。因此,有人厌倦了职场勾心斗角,去送外卖;有人创业失败,躺平等待着继承家产……
    为何这一代年轻人如此的人向往“躺平”?究其本因,大部分“躺平”与“内卷”相伴而生。“内卷”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同行竞相争夺资源,反而造就个体收益与努力成反比的状况。当代社会经济增速放缓,社会整体财富相对有限。此外,社会阶层分化渐有固化趋势,阶层上行路径越加明晰,“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等占有了较多机会资源,给予年轻人可走的道路越发狭窄。他们越努力,竖起的“门墙”就越高。此时躺平固然不够体面,但至少可以不用太累。
    那么“躺平”可以被奉为人生“圣经”吗?躺平理由千万条,追求幸福第一条,躺平是为了未来生活的更美好。奋斗失败后的阶段性“躺平”有时反而是可取的,跳出浮躁的社会氛围,趁此机会沉淀内心,反思自己的真实追求——躺平是为了跑得更稳。但一味将失败归结在不公正客观环境之上,以此为借口躺平则大可不必。失败的人总在找理由,成功的人总在找方法。绝对公平本就不存在,何况我国仍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机会总比困难多。人生只有一次,你不想遇见更好的自己吗?抑或是你是否期待着自己的孩子也如同你一般“躺平”呢?
    2021-06-12 23:24:35 0回复
    0
  • “躺平”,能成功吗?

    最近有个词在互联网上兴起——“躺平”,即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诚然,人累了,适当的休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因为累、因为失败、因为害怕就选择成为“平躺族”,还是应该坚决抵制的。尤其是年轻人,不能在最好的年纪,一遇到挫折,就不敢奋斗。

    不久前,大学同学老周发了条朋友圈,看上去很消极。躺在家里的沙发上,胡子也没刮。趁着周末,我决定去他那看看。老周说,最近工作很不顺,辛辛苦苦加班做出来的策划方案,领导只瞅了一眼,就给扔一边了,再无下文。其实大学毕业以来,老周在这所城市尝试过多份工作,虽然付出了努力、付出了辛苦,但每一份似乎都不那么顺利。用老周的话说,现在就像这么躺着,舒舒服服的过一天是一天。

    老周的境遇我是理解的,累了想休息也在情理之中。他也多次向我抱怨他所面对的职场,在“996”甚至是“007”的高压之下,会有些无力感,感觉不管怎么有上进心,怎么努力,还是会做什么都不成功,所以现在向往“佛系生活”。

    理解他的难处,但是对于他这样的生活状态,我是完全不赞同的。作为年轻人,在崇尚劳动的国度里,不能让一些萎靡不振的心态,消磨了年轻人该有的锋芒。近年来,从“小确幸”到“小确丧”,从奋斗青年到“佛系青年”,在年轻人中,确实有一种“丧文化”逐渐兴起,并且大有市场。很多在市场、在生活上过的并不舒心的年轻人,容易受到这种“丧文化”的侵蚀,消磨斗志,过上了一种“与世无争、得过且过”的生活,对未来缺少信心,对当下缺少动力。

    我不知道该怎么劝老周,就只能给他说说自己的故事。在进入大型传媒集团之前,我也是处处碰壁;每天面对不断被打回的策划、面对反复要修改的稿子,如果我也是得过且过,一定不会有现在的得心应手。能力就是在困难和挫折中磨练出来的,没有经历过风雨,哪里会有彩虹。有时候成功其实就差一步,但很多人却支部在了这最后一步之前。我劝老周说,既然觉得自己有上进心,为什么不再坚持一步,不到终点誓不罢休,我想这样的状态,一定会带来职场和事业上的成功。

    或许,老周根本听不进我说的,但我还是想告诉他,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不能年纪轻轻一遇到挫折,就害怕再迈出脚步,就选择了“顺从”。对于年轻人而言,还是要自觉地警惕、摒弃“躺平”这种“丧文化”的影响,在最该奋斗的年纪发力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

    “你觉得自己奋斗了都不成功?‘躺平’能成功吗?”面对我的发问,老周若有所思,没有回答!
    2021-06-12 22:18:11 0回复
    0
  • 年轻人“躺平”,需要更多措施激发他们斗志

    “躺平学”火出圈,和内卷同时占据年轻人的话题榜。年轻人躺平,在网上抱怨,迎来了网友们的一些批评与讨论。

    现代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找工作,考研等等都有海量的人竞争。网上年轻人说,躺平舒服吗,太舒服了,因为疲惫是留给打工人的。但我们要看到,年轻人的抱怨和压力相关。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给资本打工,是多种方面的影响所决定的。社会不断发展,网络舆论不能一味批评指责年轻人不努力,应该分析这种现象背后深层的逻辑,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分析他们的成长与经历,然后再去评判了解年轻人的想法,以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老一辈人掌握了社会绝大多数资源,他们掌握着社会方方面面的,年轻人努力奋斗,压力比以往要大不少。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进入职场,他们的压力要比以往更加大。现在的年轻人工作,许多都是钱少事多离家远,以及高强度的加班。去年受疫情影响,游戏行业飞速发展,但这个行业加班是常态,996是常态,通常都会加班到很晚,但往往工资不足以支撑所在城市的房价,年轻人的未来在哪,他们很迷茫。

    高房价的背后是年轻人的无奈,简单的计算就能得知自己的工资能不能买得起房,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买的起房。当年轻人的预期和期望遥遥无期,更难以及更慢才能看到奋斗拼搏的成果,他们的情绪就会发泄出来,自然也就催生出了“躺平学”。

    遇到这样的情况,有关部门和网友不能一味的指责,应该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敢于表达出自我,一直在努力的生活。嘴上说说,停顿一下,调整状态,未来还在前方。

    社会和大众应该给予年轻人空间,给予年轻人机会,他们虽然有些任性,有些自我,但他们比以往更加有思想,有主见,有韧劲,他们只是现在遇到了一些困惑,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如何适应整个社会;社会对他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不能一棒子打“死”,站在道德制高点评论,要分析这背后的现象,留出足够的空间,真正站在年轻人角度倾听,并给予他们关怀。
    2021-06-12 21:47:33 0回复
    0
  • 躺平:零和游戏里的中场休息
    自《躺平即是正义》的帖子迅速出圈,“躺平学”成为了讨论热点。“躺平一族”代表了一种低欲望,不在意吃穿用度、社会地位,停止竞争与比拼,躺下来,休息一会。
    躺平在青年群体中引起的广泛共鸣或许是来源于年轻人日益激烈的生存与竞争环境。谈起“内卷”,这个本来自于社会学研究的名词,年轻人都颇有感悟。升学就业、升职加薪,甚至两性婚姻,都逃脱不开“内卷”。而“躺平学”,无疑给备受内卷压力的年轻人一个喘息的方向。对内卷的厌恶,导致了躺平学的崛起。躺平在大众的渴望下,成为了反内卷“先锋”。对此一些声音认为,年轻人的躺平会导致群体欲望的降低,青年人失去了奋斗精神,长此以往无益于个人和群体的上升。
    私以为,躺平并不是青年人的“非暴力不合作”。如今社会资源与需求的供求失衡,竞争压力加剧,高速发展期转为平缓发展,相比于父辈们,现在的年轻人更难也更慢能看到拼搏带来的成果。在校园生活中,成绩的优良直接与大学的好坏挂钩,而大学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求职时的困难模式。在一些传统行业领域,如金融、法律、医学,名校与否,学科排名,在工作能力考核之前直接决定了求职者能否进入更“高端”的就业单位,获取相比之下更“高昂”的报酬。在劳动市场中,这一代年轻人被要求要学历高、能力好、接受低工资高强度加班。名校毕业只能收获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岗位工作甚至还不包括五险一金的例子在身边比比皆是。一位在字节跳动实习的大学生因为在晚上十二点前就休息未能在凌晨及时处理工作甚至被同事传为“奇葩”、“笑柄”。这一场零和游戏从校园生活就被按下了开始,还不知要在何时结束。
    而“躺平学”,不过是在告诉青年人,停一下,也没有关系。我想难有人会做到极端意义上的躺平,对躺平这个议题发出最大声量讨论的,是那些在竞争中累坏了的年轻人。平凡无罪,休息也是合理的。躺平不是不创造价值,而是适当降低欲望与期待,适度逃脱开一直隐隐约束着自我的标准与要求,逃脱世俗的束缚,让自己歇一歇。
    2021-06-12 14:15:00 0回复
    0
  • 躺平误人生 奋斗得幸福

    最近,一篇网友的贴文将“躺平学”推出圈,引起网友们热议。有网友认为,在为实现人生梦想的路上,遇到了困难与挫折就一蹶不振地“躺平”,是在耽误自已人生,也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也有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应责备,应予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许多年轻人在学校就规划自己的美好人生。当他们走上社会,却面临着各种挑战和考验。有的走上工作岗位因竞争的激烈、工作压力大、环境艰苦、待遇不理想等各种原因,而未能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目标,就灰心丧气;有的抱着美好的愿望创业,但几经周折均以失败而告终,失去继续奋斗的勇气与信心;有的或因面对高额的房贷、车贷及家庭生活开支,显得一愁莫展,而选择躺平,过着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笔者认为,人生的道路素来是不平坦,在前进的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竞争激烈是正常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挑战,而不应该萎靡不振、萎缩不前。l

    人生很短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懂得珍惜,让自已人生有意义。幸福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年毛泽东带领老一辈历尽千辛万苦,与敌人顽强抗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在前进的路上遇到困难与挫折,我们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励志笃行。作为躺平者而言,笔者认为:其一,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要虚度人生;其二,调整心态理性地面对现实,应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其三,标准不要太高,应符合自身实际,切忌与人攀比。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年轻人躺平,并非真是躺着不干了,而是受挫后停下“息息脚”,正在寻找更合适机会。对此,我们不应多加指责;社会有关部门应给予他们必要关怀,为他们创造有利施展才干的平台,调动更多年轻人们积极性,为实现中国梦而奉献一份力量。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我们应倍加珍惜。不要求每个人都能创造辉煌业绩,但也不应虚度时光。躺平误人生,奋斗方能得到幸福。
    2021-06-11 15:07:01 0回复
    0
  • 降低欲望的生活哲学 老子无为的“躺平“思想
    最近,一篇网友的帖文将“躺平学”推出圈,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共鸣。对于“躺平”,我个人认为,这种主动降低欲望的生活哲学,有些像老子无为的“躺平”思想。
    虽然我们说,职业无高低贵贱,但是有差别。如果985、211毕业生,都只甘心当技工,显然是高校教育的失败,办学的悲哀。能考入985、211的,都是人中龙凤,也是多少学子和父母的梦想。显然,当初拼尽全力考入985、211,并不是为了毕业当技工的。名校毕业生当技工,不是人才浪费,而是使用错位。社会分工合理,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产生更大的效率。每一个人在合适岗位上,干自己最擅长的事。
    那么,为什么年轻人会“躺平“?这不是年轻人堕落,有多少”躺平“是努力后的无果,是梦想破灭后的无奈。
    近日,一家政公司发布的简历显示,应聘的清华女生年龄29岁,曾做过家庭助理。工作内容主要是带孩子、做全科辅导,年薪50万左右。一个顶级高校毕业生,去服务一个私人家庭,总觉得有点违和。这一就业标准不是当初寒窗苦读的理想。
    显然,对家政行业来说是件好事。目前我国家政从业人员的缺口,高达3000万左右。其中,以上海一地为例,高端家政专业人才的缺口就达20万。目前,全国共有122所院校,开设了125个家政相关专业。但家政专业的在校生,现在只有1344人。家政服务成为一个紧俏的职业,因此,清华毕业生应聘保姆,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自己的考虑。当然也不排除就业压力所致,这种抄近道实现就业的方式,无异于另一种意义的“躺平”。有没有“躺平“中的无奈?或者说这是高端的“躺平”!
    我始终认为,清华毕业生应聘保姆,表面上看是一种学历浪费。事实上,在这个关系社会,没有家庭背景,即便上了名校,到头来还是败给了现实压力。底层内卷,就是这么内耗和残酷。从另一角度来说,清华毕业生能自降身价,放平心态应聘保姆,显得更理性。但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这不一定是好事情。
    以清华的声誉和名望,绝不是为某个家庭培养保姆和管家的,名校毕业生当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这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如果只是教几门谋生的技术和课程,不是清华的职责, 如果培养保姆,清华永远成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
    清华毕业生应聘保姆,与其说是就业观念的进步,不如说是高校教育的倒退。如果你认为这是进步,无异于精神麻痹。假如连清华毕业生都找不到一份对社会有贡献的工作,那么不是毕业生无能,而是社会岗位分配方式有问题。因为这个社会,还远未到名校毕业生无用武之地的地步。
    真心希望已经“躺平”的和正想“躺平”的朋友,勇敢的站起来,是英雄必有用武之地。
    2021-06-09 15:55:22 0回复
    0
  • 领导主观,政策常变,有些努力都是白废,不如“躺平”养精蓄锐。
    2021-06-09 08:35:44 0回复
    0
  • 躺平不要紧,只要不给社会增加负担,不容易!身体好,不抑郁,更加不容易!
    2021-06-08 23:41:16 0回复
    0
  • 6946
    积分
  • 201
    博文
  • 1334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