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长,也是教育工作者。我接触过很多家长,有热血“鸡娃”的,有放任自流的,有盲目乐观的,也有恨铁不成钢望洋兴叹的,当然,最值得我学习的还是懂教育、会教育的家长。
丁教授走红的原因,是让我们普通百姓看到了原来优秀的人一样也有育儿的烦恼,心理上有了些许的宽慰。但正如有些网友所说:丁教授所认为的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可能和我们理解的普通人还是不一样的。在北京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有教育学专业的博导父亲努力“找到一个最适合他的路径来协助他”,丁教授的孩子大概率还是会成为有用之才。在感叹一番智商 “均值回归”现象之后,对我们来说,从丁教授身上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是理性地认清孩子的优势与不足。家长要清醒地认识到:大部分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我们自己就是普通人,自己的孩子大概率真是个普通人。想让孩子茁壮成长,需要扬长补短。
其次是想清楚你期待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在我看来,平庸是碌碌无为、消沉、“躺平”。我们的孩子可以不优秀,但拒绝平庸!孩子的成绩可以不突出,只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做事可以不完美,只要有阳光的心态、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肯学习、会生活,明是非、懂道理,走自己喜欢的、适合的路,平凡而幸福,有何不可?
再次是帮助孩子走适合的路。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最焦虑的中产家庭,却是教育工作者最放心的一类家长,从“学区房”的准备,到家庭教育知识的储备,他们样样齐备。他们懂得言传身教,培养良好的习惯,发现优势,培养特长,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要说缺的,只有一点——平常心。我最牵挂的是“没有人管”的孩子,老师的工作重心往往都在这些孩子身上,但成效不大,原因就在于家庭的支持太少,帮助这样的孩子成长,是教育者的良心和担当。
对教育的焦虑,其内核是对子女未来的担忧。人生的路只能自己走,我们不妨慢慢来,用理想、态度、习惯、品质等为铺路石,引导孩子走稳每一步,那我们的孩子即使不优秀,也绝不会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