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北京召开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350位英雄代表出席此次会议。会后出版了《全国战斗英雄纪念刊》,而位居西南战区榜首的刘子林英雄,他的战绩可以堪称现代神剧了,毕竟不费一枪一弹就轻松俘虏敌军2700余人,这事你敢轻易相信?
《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
创下我军有史以来战场俘敌最多记录的刘子林,1926年10生于河北武安,战火纷飞的童年让他从小就产生了渴望上战场杀敌军的念头。
1937年7月,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的拉开序幕。日敌一路侵略到北平、河北等,而当时驻扎在武安县的国民党政府面对日敌的侵略,竟丢盔弃甲、不战而逃。
手无寸铁的武安县百姓就被日敌关押进了当地的监狱,这批人里就有11岁的刘子林一家。监狱里既不提供吃的也不提供喝的,进去就意味着活活饿死,就在所有人的期待都一点点的磨灭时,他们的曙光来了。
八路军129师打跑了侵占武安的日军,还从暗无天日的监狱里救出了当地百姓。刘子林亲眼目睹了八路军的救民行为和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举止后,觉得这样的部队就是自己理想的队伍。就将参加八路军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很支持他的想法并告诉他:“打鬼子,救中国”。就这样,不满12岁的加入了八路军。
入队后,129师指导员见刘子林年纪小就分配他去卫生院工作,一心想上战场打鬼子的刘子林很不愿意接受这个分配,于是就去找指导员表明自己想要上前线的决心。
指导员听后笑着说:“你再长大点,等你比一杆枪高了,学习到了很多的文化知识,还有很大的力气后,我就允许你上战场。也不要小瞧卫生院照顾伤员的工作,他们都是我们一线的英雄”。知道自己未来能上战场后,刘子林就全心全意地照顾伤员,闲暇时间积极学习和训练,做到了坚决服从命令的指示。
1938年春,有点文化基础的刘子林被组织安排去胜利报社工作,其职责就是给编辑部的主任当通讯员。
刘子林的勤快,好学和一股子不服输的犟劲,受到了报社主任的认可喜爱。于是他主动教刘子林一些深奥的文化和革命道理,在这样的环境下,毛头小子逐渐成熟起来。
1940年8月由八路军发动的华北敌后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日敌的战争打响,105个团共同参与此次战役。刘子林也被组织去宣传队工作,在那里让他再一次坚定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决心。
原来,他看到宣传队队长把自己的吃食让给没有吃饱的战士吃,把自己的鞋给赤脚的小战士穿,内心备受震撼的他暗暗发誓要早日成为一名党员。
1942年,16岁的刘子林再次向上级申请去前线,组织同意后就安排他去寿阳县交通站担任交通员的工作。为了更好完成交通员的工作,刘子林自己化名“文富贵”,并学会了当地的方言。
在执行某次送情报任务,他通过日敌的“治安区”时,迎面来了几个巡逻的日本兵,情报就在刘子林的鞋里,想躲藏已经来不及了,转头逃跑也不现实,还有可能会暴露出自己的送情报的任务,他边走边想办法。眼看着敌人越来越近,他突然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
一个会说中国话的日敌踢了他一脚,问他在干什么,刘子林边抽泣边说:“我的毛驴丢了,这是我家的经济来源,回去我爹爹要打死我了”。
日敌听后又问他要良民证,确认无误后又看他是个小孩子,就又踢了他一脚让他赶紧滚。刘子林凭借沉着冷静的头脑完成了一次次冒险的情报任务。那次情报的成功送达,帮助八路成功粉碎了日敌的扫荡。
1943年3月,17岁的刘子林经组织批准终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久后,他就被组织分配到昔阳县的武工队,担任武工队队长的工作,他上战场打鬼子的愿望也实现了,而他的指挥技能被彻底激活,在战场上用智谋杀敌无数,屡战屡胜,完全不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1947年,22岁的刘子林就成了中原野战区9纵队25旅74团3营8连连长,期间刘子林率领8连参加了大大小小的两百多场战争,皆是以胜利收尾,他的骁勇善战和指挥能力受到了当时74团团长江涛的表扬,就连当时9纵队的司令员都夸奖他们说:各位同志应该向八连学习,向八连长学习。”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刘子林所在的74团被上级命令担任阻击敌军逃窜的任务,八连被命令镇守双河桥阵地,平原上大规模的阵地战即使有防御工事的掩护,但也扛不住敌人大炮、飞机、坦克的轮番轰炸,不少战士牺牲在这场阻击战中,阵地前的河流已被勇士们的鲜血染,刘子林下令誓死与阵地共存亡。
他们就生生在阵地上阻击了敌人6天,直到增援部队的来并带来逃窜的敌军全被歼灭的胜利消息,八连以只剩不到40人的巨大代价,完成了组织下达的任务,刘子林也获得了一等功的称号。
1949年4月,休整过后的74团再次担任围追歼灭国民党143师的任务,在追击到江西龙坑岭时,发现敌军抢先占据了有优势的山谷要地,敌人重机枪和轻机枪的火力封锁让74团寸步难行。
这时,刘子林主动请缨,率8连对占据要地的143师进行强攻,经过批准后,他就率领八连战士组成突击队员穿过枪林弹雨成功逼迫敌军投降。敌军师长阎尚元也成了刘子林连队的俘虏。任务结束后,他再次获得了一等功。
1949年10月,阳江围歼战爆发,这次战争也是解放广州的最后一次大战。而这次战役的爆发,也让刘子林创下俘敌人数最多且零伤亡的奇迹。
据悉,在大部队前去解放阳江时,需通过一段叫那扶的地方,此地是个伏击的绝佳位置,为安全,74团团长就派3营当先行营去侦查敌情。
快到达扶圩时,3营通过当地游击队诉说的情况了解到,在前方不远处,敌军保安第四师驻扎在那里,设置了一个30多人的排哨,为了获得更多情报,刘子林就申请带领一个小队从敌人排哨后边的小高地进入,然后从小高地上进入排哨地界。
所以敌人还来不及掏枪就被突然出现的刘子林部队俘获了。经过审问被抓获的俘虏,刘子林得知了敌军第四师师长的驻扎地址和进入第四师的暗号等情报。
摸清楚情况后,刘子林就向3营长申请带一个班的兵力,去俘获敌军师长来逼迫第四师投降。
如此冒险的做法被营长驳回,但刘子林却依然执着地说:“不怕,这个办法虽然很冒险,但却是最有效的办法,我会保证顺利完成任务,并带一个班的战士安全返回。”几番软磨硬泡和立军令状后,营长才批准了这个计划。就这样刘子林带着12名战士前往敌军师部的营房。
在俘虏的带领下,他们顺利抵达营房附近。刘子林率先提枪往敌军师长的住所走去,当敌军师长和参谋长被刘子林叫醒时,就已经在好几杆枪的枪口顶下了,刘子林皱眉佯装严肃的大声道:“我们是人民解放军,你们已经被我军包围了,识相的话就携部下赶紧投降,解放军 优待俘虏。但若反抗坚决镇压”。知道抵抗就是垂死挣扎的下策后,敌军师长就认命地给自己部下的两个团长打电话,让他们宣布无条件投降。黎明时分,3营正式进驻那扶圩营地,成排的俘虏丢枪走出阵地,刘子林等12人不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智俘敌军2700余人。
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担任过武工队小队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新中国成立后还担任过营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
1983年刘子林退休,2002年逝世于昆明,享年76岁,他的尸体安葬于金宝山军魂园。他一生参加过260多次战斗,负过五次伤,立过八次功,荣获过五枚英雄模范奖章。
1950年9月,荣获战斗英雄称号的刘子林来到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刘子林出席了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他的相片被刊登在《人民画报》和《解放军画报》的封面上。
1955年,刘子林荣获了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2002年逝世于昆明,安葬于金宝山军魂园。没有英雄们的勇往直前和英勇献身,就没有现如今的美好生活,而不忘历史就是我们对英雄们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