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方式 孰优孰劣?
江苏/溧阳 万文清
作为一个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一线教师,一直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要比西方扎实,但在崇尚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方面和西方差距还是很大,西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要明显优于中国学生。
随着近几年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PISA)中的优异表现,西方社会开始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变得不那么自信了。历来遭受诟病的中国教育似乎也成了一种可与西方平等竞争的教育模式。此后,英国教育大臣到中国“取经”以及中国教师赴英国支教的报道甚至让一些人有种穷人翻身、形势逆转的感觉。
现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世界领先并以此嘲讽英国学生“不行”,另一种认为“中国式教学”不适应时代潮流应该完全淘汰。是不是两者之中只能选择其一呢?答案我想是否定的,中英教育是互补而不是对立排斥!中英教学法孰优孰劣,没法比较,也没法得出结论。比较中英方教育方式目的不是为了分出胜负优劣,而是相互借鉴和学习。最理想的教育方式肯定既非中式教育,也非西式教育,而应该是不同教育方式的合理结合,只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教育方式的选择要放在一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背景之下,离开了这些谈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我看来,中国教育方式更适合当今社会的现实需要。虽然一直以来在呐喊要培养具有创造力和批判性的人才,但这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在很多行业和领域中,有创造力和批判性的人在社会大多是吃不开的。很多父母、老师、老板、上级领导更喜欢的还是听话办事的孩子。学校教育强调教师权威和学生服从,考试注重测试学生准确无误的复制能力,这种教育在培养听话办事的孩子方面无疑是有效的。
西方的教育方式更适合西方社会的现实需要。西方学校所培养的具有创造力、批判性、勇于提出自己见解、善于为自己的利益辩护的人正是高度依赖创新的西方社会所需要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西方的教育方式同样都是“成功”的,因为它们都有助于培养所在社会“欣赏”的人才(不一定是社会真正需要或应该需要的人才)。
同时,中西方的教育方式都有各自的问题。西方教育的问题是许多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懒散、缺少进取心,而学校放任自流。中国教育的问题是孩子、父母以及教师为了取得好分数而付出过高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比较中西方教育方式仍是有意义的,但目的不是为了分出胜负优劣,而是相互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