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游人如织,“补偿式”休假+“报复式”出游让每个景区人满为患,不少景区接待游客达到最大承载量,纷纷“闭门谢客”。旅游原本是件放松娱乐的事,但“人从众”的旅游就变成了糟心的体验,有人称“过度旅游”。
今年“五一”被称为“史上最火爆五一”,是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需求侧来看,因为疫情春节期间倡导就地过年,“五一”5天假期激发出行刚需;国际疫情态势反复推动国内游极速复苏;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向往不断追求,旅游从奢侈品变为必需品。从供给侧来看,受疫情影响过去两年旅游业投资疲软,供给发展缓慢,从而在需求暴涨之时,产生严重供需不平衡的门票售罄、酒店暴涨、火车票“手慢无”等过度旅游现象。
分析上述因素可以发现,相比供给侧,需求侧的影响因素弹性更大,调控空间更大。因此,笔者建议,缓解“过度旅游”,供给侧要改革,旅游产品数量、质量、业态均需进一步提升,但见效最快的方法还是需求侧改革,通过多种举措提倡错峰出游,减少旅游峰谷负荷差。
一是缩短长假时间。5天甚至7天长假是集中出游的主要时间段。实际上,调休+长假模式打乱了工作、生活节奏,人们普遍感到疲惫,节后综合症明显。而长假出游人潮拥挤、价格攀升,性价比不高。因此建议除了春节,其他假期适当缩短,可有效降低集中出游意愿。
二是严格落实带薪休假。仅靠公共假日实现旅游消费,是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通过带薪休假,以“公休假+周末”或“公休假+节假日”的形式,鼓励人们错开节假日高峰出游。
三是加强预约游玩。提倡假日出行提前预订门票、酒店,各景区严格实行预约入园,提前一天公告各景区预约人数,让游客心中有数,自觉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