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发过一篇短文——《开“后门”要趁早》,诠释治疗肛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实,人的前门(口腔)一门多用,更容易损坏,但许多人却怕这怕那、一拖再拖。我身边就有医学专家拖得满嘴只剩一颗独牙。
我是外科医生,从开小刀到开大刀,几十年来为人开刀成千上万,是批发疼痛的专业大户。一报还一报,想想自己总会挨上一刀、两刀。因为早有心理准备,所以是个不惧怕手术疼痛的人。然而,我还是怕动“前门”,主要原因是我的喉咙浅、恶心反射强烈,测“核酸”捅一下喉咙,都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所以很害怕张开嘴巴让“刀枪棍棒”在里面搅来搅去。
然而,年初啃大闸蟹啃裂一颗“虎牙”不得不拔除后,牙口明显受影响:一是吃饭只能用一边牙,就像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帮衬照顾父母,三个月下来不堪重负;二是牙齿有松动迹象,吃啥卡啥。牛肉、土鸡、韭黄、芹菜……往日最爱变成了今时最怕。
长痛不如短痛,昨天下决心去种牙。种牙好比在长江上造桥,先打桥墩,桥墩上安桥梁,桥梁上架桥面,要按部就班、逐次推进。其中,最早动手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打桥墩。江底河床的基础很重要,先要地质勘探,所以上午我先做了口腔CT,了解下颚骨骨质基础牢不牢、厚不厚。
下午正式动工!我做过几次无痛胃肠镜,很享受麻醉药注射后既完成了检查又美美睡一觉的过程,一直想在口腔手术上推广。可惜,嘴巴里有唾液,手术时还有“客水”冲洗,这些液体流到胃里问题不大,流到肺里可是要出大毛病的。当然,做气管插管堵住气道可以杜绝这漏洞,不过难免小题大做,国内普遍不采取这方法,我也入乡随俗,只能在局麻下手术了。
口腔里种牙,先要在牙槽骨上打个孔,然后种进一个“牙根”。表面上看很容易,牙钻钻个洞,拧进一个“自攻螺丝”型的牙根即可,但其实技术含量很高。人类作为脊椎动物,早年为了摄取猎物,嘴巴牙齿都是前突的(到现在有一种评价良犬的标准还是嘴巴的长短),随着农耕社会的出现,尤其是火的运用,食物煮熟煮烂,牙齿的作用逐渐弱化,人类的嘴巴前突状态越来越轻。工业社会后,食物的获取和再加工日臻完美,牙齿的后收到了几乎与颜面平行的地步。然而,牙齿垂直于下颚骨并且左右不偏不倚的毕竟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的牙齿或多或少有一点斜度,新种的牙根必须按照原来的姿势,或东倒西歪、或后仰前倾插在牙槽骨上,跟左右保持一致。在口腔狭小的空间,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更何况牙槽骨只有1厘米左右的宽度,没办法打一个洞换一个地方,只能定点定向一次成功,这非常考验医生的水平。幸运的是,我们常州二院口腔科的潘清主任经验丰富,与马春燕医生默契配合,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麻醉、切开牙龈、打孔、安置种植体、缝合的一系列过程,行云流水、轻松自如!
下午三点结束手术,吃几颗消炎药、冰袋冷敷。晚上牙槽稍许隐痛,不吃止痛药可以承受。一觉睡到大天亮后,神清气爽、饥肠辘辘,好在夫人准备了丰盛的早餐,随即一扫而光。
世间万物,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嘴巴不用来吃和亲,仅谈人生又有何意义?所以,前门出了问题,更要勇敢地修理,那不仅仅关系到健康,还是你对待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