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宜兴日报》整版刊登了我的知青回忆录—— 我的家庭档案故事(4)

老三 最后编辑于 2021-03-03 21:41:04
5782 4 11

《宜兴日报》整版刊登了我的知青回忆录

—— 我的家庭档案故事(4)

 

 2019年4月份,我发了一篇回忆下乡经历的稿件给《常州广播电视》报。5月7日,我向单位老同事冯乃庄询问报社的联系电话。她家里订阅常州广播电视报已多年。她将联系电话从微信上发给我后,我即打电话给常州广播电视报社编辑部。一位女孩接的电话,态度很和善,声音清脆悦耳。她说负责该版面的记者外出了,叫我8号上午再打电话来。8号上午,我再次打电话给报社编辑部,还是那位女孩徐啸啸接听的,她马上就叫“常州往事”版编辑刘进老师接听。我询问稿件收到否?他回答说:稿件收到了,文章写得很好,准备发稿的。我证实稿件收到就放心了,所以也未好意思问他何时能见报。

 

 为了有备无患,我在附近报刊亭订阅了5月份的4期《常州广播电视》报。5月10日傍晚,我从机关食堂吃了晚饭后回家,顺便在路口报刊亭取报纸。拿到报纸,我随手一翻,突然瞥见头版“导读”上一行粗黑体字:那年我到宜兴扶风插队,再扫了一眼,下面还有三行字,大约是:1969,常州一中68届,宜兴扶风插队等字眼。我顿时一激灵:这不就是我的文章吗,难道已经刊登了?!按照红色尖头标示,我赶紧翻到第7版,一看,居然真的已经刋登了,除了广告以外,文章登了整整一个版面。当然,题目改了,叫《1969,我从常州来到了宜兴扶风》。

 

我撰写的回忆下乡经历的原文共有12000多字,分为上下两篇。这次刊登在《常州广播电视》报上的是上篇的一部分章节。我的知青回忆录题目叫《我的知青梦》,题目意思很简单:就是把这一段难忘的蕴含着人生酸甜苦辣的经历当作“南柯一梦”,如此才能坦然自若地面对过去。这个“梦”并不是现实中的伟大理想、宏伟目标之类的意思,但还是有一些读者会有此联想而误解。《我的知青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题目叫《难忘烧香港畔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下篇题目叫《回望北上豫东青春张扬的打工生涯》。上篇主要记述的是下乡前期在江苏宜兴农村劳动的经历,下篇主要记述的是下乡后期赴河南沈丘项城两县打工的经历。当时写作时想不到什么特别确切的题目,就借用了在某一个时期内比较时髦的用语,但是自己也一直感觉到这两个题目都不甚理想。但是烧香港畔”和“豫东”是特指我当时所处的地点环境,这是借用不了的。

 

《1969,我从常州来到了宜兴扶风》大约2600字,分为3个小段,是从6000多字8个章节的《难忘烧香港畔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中浓缩而来,删去了比较艰辛的干农活章节。想想也是,现在生活幸福了,大家都很开心,再去回想某些时期的艰苦生活,扰得心情不愉快也无必要了。

 

 俗话说:好事成双。时至2个月后的7月,我的第二故乡宜兴的《宜兴日报》同样刊登了我的知青回忆录文章。7月11日的《宜兴日报》第4版副刊《阳羡纪录》以大幅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我的知青回忆录,标题为《奔向广阔天地》。《宜兴日报》的版面尺寸是四开。用如此大幅的版面刊登我的文章,这是数十年来我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从未得到过的最高“待遇”。这应该是全体知青的荣光,是献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的一份厚礼。我不由激动地感慨家乡父老们没有忘记我们这些曾经在这片热土上战天斗地、奉献青春芳华的知青们。

 

 发表在《宜兴日报》的《奔向广阔天地》一文,编辑在保持文章内容原样的架构上,特意增加了前言和后记,五个章节的小标题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也有所整理修改。如此一来,经编辑精心修改后的文章及精美的版面设计,给人以清新夺目的心灵感受和视觉冲击,更凸显和适应和谐正能量的社会主旋律。

 

 

 修改后的五个章节的小标题如下:老乡很热情,手把手教我们干农活;一场火灾后,我们感恩满满;文艺宣讲,锡剧小戏常常爆满;不甘贫困谋出路,人人苦心学手艺;春风渐起雄心壮,回乡创办服装厂。 

 

 《前言》的文字全部是增加的,全文如下:

       知青上山下乡,一段极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在那段经历里,有热血,有艰辛,有酸楚,有苦涩……转眼,已是半个世纪。知青岁月里的那些人和事,宛如山花,开满记忆的原野。
   

        对于有着强大心灵领悟力的人而言,人生从来就没有白走的路。在那段岁月里,所有吃过的苦,流过的汗,扛过的难,走过的山路,住过的村庄,结交的老乡,学到的本事……这一切构成了独特的母体,让一粒沙,在困境中接受洗礼,实现信念的升华,成为拥有高贵精神质地的珍珠。而美丽的珍珠,必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中闪放出夺目的光华。

   

    《后记》共有两小段,笫一小段的文字是文章中原有的,笫二小段的文字大部分是增加的,全文如下: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了祖国大地,成千上万的知青重新回到了城市。我于1979年1月进了常州玻璃钢造船厂。1982年,国家创新办学体制,我怀揣强烈的求知欲望,考取了电大,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第一届文科生。1985年底,我从电大毕业后被招录进入农工党常州市委机关工作……
      

       我常想,知青生活是艰辛的,但艰苦的岁月也磨炼人,培育人。但是,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好好把握,这笔财富会让我们更强大,更富有。在插队的日子里,我们担过粪,修过渠,送过粮,割过谷,扬过场,开过船……在看似贫瘠、无望的日子里,我们挣扎过,努力过,奋发过。这样的人生经历,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中国农村,与最基层的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了解他们的诉求,由此升华精神,锤炼信念。这一切,让我们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任凭寒风凛冽,任凭恶浪惊涛,都无所畏惧。这,也是我们知青一代收获的宝贵精神财富。

 

 知青回忆录见报,能够让了解知青这段历史的人重温这段历史,让不了解知青这段历史的人来了解这段历史,更要让历史永远铭记住这段历史。这也是我们众多知青回忆录撰写者的初衷。

                    2020年12月7日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双桂女
  • 泉水涓涓
  • 芝麻汤圆儿
  • 陆吾
  • 郁郁葱葱
  • 人参果
  • 龙潭清泉
  • 青书纯
  • 张秋生
  • 西江月
  • urright
发送

4条评论

  • 也是一段难得的记忆
    2021-03-04 10:25:55 0回复
    0
  • 讲好知青故事,让大家了解知青。
    2021-03-04 08:42:10 0回复
    0
  • 致敬知青精神
    2021-03-04 08:22:56 0回复
    0
  • 我虽然不是知青,但我懂知青,知青那段岁月值得回忆,知青精神值得学习。
    2021-03-04 07:50:20 0回复
    0
  • 964
    积分
  • 34
    博文
  • 182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