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我为知青档案史料捐赠牵线搭桥—— 我的家庭档案故事(2)

老三 最后编辑于 2020-09-27 07:51:06
9845 2 5

 

 

为知青档案史料捐赠牵线搭桥

—— 我的家庭档案故事(2)

 

 2020年6月10日上午10时,位于常州市行政中心的常州市档案馆会议室里,迎来了批70岁左右的老人,他们亲切招呼叙谈,充满热情激情。原来这里即将举行常州知青档案史料捐赠仪式。

 

 这次知青档案史料捐赠活动是由笔者牵线搭桥而成功举办的。而如何想到捐赠知青史料缘起于一年前。2019年2月20日,我把本人创作的常州农工党员优秀人物通讯集《平平常常一颗心》2册赠送给常州市档案馆,由此结识了市档案馆征集接收处的工作人员。数月后,我又受常州市一中老三届校友交流中心委托,把常州市一中老三届毕业离校五十周年大型纪念册《历经风雨,自强不息》赠送给档案馆。当时,市档案馆张步东副馆长在审核签发档案资料交接文据时,认为这本纪念册很有收藏价值,表示欢迎广大知青朋友,能踊跃提供知青时代的档案史料,存放在市档案馆,发挥知青档案的积极作用。此后,我就向一中老三届校友交流中心主任王明德转达了张馆长的建议,王明德主任十分赞同。

 

2019年12月10日,我又向市档案馆捐赠了我出版的新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册,与市档案馆征集接收处工作人员都寒誉再次谈到知青档案史料捐赠之事。他向张馆长汇报后,张馆长非常重视,同意择日召开“知青档案资料征集座谈会”。到了2020年年初,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因而耽误了时日。时至5月份,疫情减弱,我再次去市档案馆接洽商谈知青档案史料捐赠事宜,谁知“一拍即合”,刚好今年6月9日是第13个国际档案日,市档案馆正在筹备举办系列纪念活动,于是就把知青档案料捐赠活动列入到系列纪念活动之中。 由此,常州知青档案料捐赠活动正式启动。

 

 为了做好知青档案史料捐赠事宜,事前我们先后召开了两次座谈会,邀请市一中及其他学校的部分老三届知青座谈,提高大家对征集知青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座谈会上,市档案馆副馆长张步东、征集接收处副处长缪华分别介绍了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宣讲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为民服务的作用。我也谈了自己对征集知青档案的认识过程。我们老三届同学大多数都是知青,现在我们立纪念石、开纪念大会、举办文艺演出、撰写回忆录,都是为了纪念上山下乡难忘岁月,传承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知青精神。知青们保存有实物、照片、图书和电子音像等知青资料物品,但这些史料物品放在家里保存并不保险,尤其是书籍、照片、证书容易受潮损坏。最为妥当、安全、长期的方法,就是把知青史料物品作为档案进行保存,从而使知青文化代代相传。

 

两次筹备会议的召开,使众多知青加深了对征集知青料物品重要性的认识,与会知青纷纷表示:回去要发动知青同学,翻箱倒柜,寻觅当年上山下乡时期留存的史料物品,捐赠给档案馆保存珍藏。会议后,市一中老三届校友交流中心专门发通知到会员群、联络员群、年级群、班级群,广泛宣传征集知青档案资料的重要意义、征集范围和内容,得到了校友们的热烈响应。

 

6月10号上午10点,常州知青档案史料捐赠活动在市档案馆如期举行。来自常州市第一中学、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常州市第五中学、原常州市第四初级中学等多所学校共22位知青代表莅会,并捐赠了曾记录他们青春岁月的相关档案。常州市档案馆副馆长张步东主持会议,他向各位知青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结合档案利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馆藏知青档案的查阅利用情况,并为捐赠者颁发了收藏证书。市档案馆征集接收处副处长缪华和都寒誉向参会知青介绍了市档案馆概况及馆藏档案中的珍品、精品。王明德、王裕强、何永成、万惠芬等老知青先后发言,介绍了本次捐赠的档案内容,深情回忆了知青时期的工作和生活经历。

 

常州电视台、常州晚报、常州手机报等媒体就捐赠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常州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张步东副馆长热情地说:知青这个群体,蕴含着一种吃苦耐劳、为国分忧的时代特征,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作为档案人,有义务,有责任,把知青档案收集好,保管好,为下一步利用奠定好基础。常州电视台记者采访时问我:怎样看待知青生活?面对镜头,我深有感触地表示:知青的生活是艰辛的,但是确实也锻炼人,对自己后来的成长,也是一种磨练。

   

       当天,与会知青共捐赠各类知青史料物品127件。“不仅有他们当年下乡插队劳动的照片,还有生活生产工具等实物档案,也有后知青时代以那段难忘的知青经历创作的回忆录、书画作品、藏书票等艺术档案,记录着常州知青难忘的奋斗历程,饱含着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折射出以服从大局、志存高远、敬业奉献、挑战自我为基调的知青文化精神。” 据常州市档案馆网站报道:这次捐赠的知青档案,填补了常州市档案馆原有馆藏的空白。

 

捐赠的物品中,老三届知青羊国文捐赠了镰刀、扁担等农具。他打趣地说:这些农具在当年可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也是最后接触古农具的一代人,了解知青文化就要了解这些古农具文化,让它成为教育下一代有效的手段。”在捐赠的档案中,一幅手绘“全天星图”尤其惹人注目:2米多长的图上星星点点,曲线弯弯,浩瀚神秘的星空跃然纸上。“捐赠者袁虹的‘追星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在苏北农场插队的夜晚,她大部分时间在望星空数星星。为此,她自学天文学知识,耗时两年,终于创作成功全天星图。自此,这幅图也被全家人视为珍宝,收藏至今。”袁虹说:“我把它捐出来,档案馆保存肯定比我好,也可以给大家看看。”

      

       这次捐赠的知青档案中,常州市一中老三届同学捐赠的物品占了大部分。其中:王德田捐赠了1969年下乡时由学校李茂章书记签发的《喜报》,何挺捐赠了1970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存折,顾其星捐赠了珍贵的藏书票多枚,樊建平捐赠了1973年的高等院校文化考查证。我捐赠了河南省项城县服装棉织厂欢送王裕强合影照片(1976年9月25日摄)和回忆录《我的知青梦》、回忆文章《那年我到宜兴扶风插队》(载2019年5月10日《常州广播电视》报)、《奔向广阔天地》(载2019年7月11日《宜兴日报》)共7件资料复制件。

   

       据介绍,常州市档案馆现有婚姻、复退军人、独生子女、职称、退休职工等11种民生档案,其中“知青上山下乡档案”和“知青子女入户档案”两种知青专项档案,主要是依据原是知青办、户粮办移交的档案整理,形成了“常州市知青专题档案数据库”。老知青们只要提供姓名等信息,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查出其知青档案的存放地点,为他们查档提供了极大便利。近年来,许多老知青就是根据这个数据库所提供的线索,找到了证明知青身份、上山下乡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的档案,解决了退休后的医保、社保和养老金等问题。

   

       档案的作用和功能是:守护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知青史料物品走进档案馆,正是为了记录峥嵘岁月,守护知青历史。常州市首次知青档案捐赠活动完美落幕,但知青档案征集工作并未结束。为了使更多富有价值的知青档案进入档案馆,作为牵线搭桥的联系人,我义不容辞。如今,我正在联系更多的知青朋友,捐出更多的知青史料物品,丰富馆藏,丰富知青档案数据库,让知青精神发扬光大,让知青文化代代传承。

                                                2020年9月11日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桃子酱
  • 泉水涓涓
  • 竹青
  • 人参果
  • 壹评
发送

2条评论

  • 很有意义的活动!
    2020-09-27 09:15:35 0回复
    0
  • 这是一件非常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好事。
    2020-09-27 08:09:13 0回复
    0
  • 964
    积分
  • 34
    博文
  • 182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