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孔子心中的仁者

思无邪 最后编辑于 2020-06-16 08:16:38
19046 6 4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一书中仁字总共出现了109次。但对于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仁者,孔子却非常谨慎。

首先,他自己就不敢自称为仁者。有一次,他对弟子们说,若是要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呢?我不过是努力学习从来不知道满足,教诲别人也从来不感到厌倦,我只是这样的人而已。

他对自己弟子的评价,很少用仁字。一次孟武伯问孔子:“子路是否做到了仁?”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再次追问,孔子说:“仲由啊,他如果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里,可以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做到仁。”孟武伯又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冉求啊,他可以在一个有千室人家的大邑或者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做没做到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公西赤啊,他可以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宾客,我也不知道他做没做到仁。”这里孔子说不知道他们做没做到仁,其实就是说他们没有做到。

在评价一般历史人物时,孔子也是慎用仁字的。一次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多次做楚国的令尹,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多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子。他每次被免职后,肯定把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继任者。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尽职了。”子张问:“算是仁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是仁呢?”“齐国大夫崔杼杀了齐庄公之后,陈文子家中有四十匹马,但他舍弃掉而逃离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很像我国大夫崔杼。’于是又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他又说:‘这里的执政者很像我国大夫崔杼。’于是又离开了。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清白。”子张说:“算是仁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那么,是不是在孔子心中究竟有没有仁者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孔子弟子中,孔子认为颜渊是一个仁者。一次孔子评价说:“颜回,他的心中能够长时间不离开仁,其余弟子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罢了。”为什么孔子认为颜回能做到仁?因为颜回有两个优点别人做不到:不迁怒,不贰过。另外,颜回具有别人难以达到的品德,孔子说:“颜回太贤德了!一筐饭,一瓢水,住在陋巷里面,别人受不了这些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太贤德了。”乃至颜回英年早逝之后,孔子悲恸万分,弟子们劝他不要过分悲哀,孔子说不为这样的人悲恸还能为谁呢?

在历史人物中,孔子一反常人之说,称赞管仲为仁者。一次,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为此殉身,管仲没有死。管仲不是仁者吧?”孔子说:“齐桓公九次会盟诸侯国,没有用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啊。”子贡不服气,接着说:“管仲不是仁者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为公子纠殉死,还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百姓至今享受着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也要披头散发、左开衣襟了。难道要他像普通人那样恪守小节,在山沟里自缢而不被人知吗?”

在孔子心目中,伯夷、叔齐也是仁者。孔子一行在卫国,孔子与卫国国君关系很好。冉有很担心,就问子贡:“老师会帮助卫国国君吗?”子贡说:“好吧,我去问问他。”子贡以语言见长,不会直截了当去问,而是说:“老师,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又怨恨什么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子贡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他从老师的话中听出来,伯夷、叔齐在孔子心中是仁者,是老师学习的榜样。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在孔子心目中,仁者的标准是非常高的,自己弟子当中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他自己也没有达到,古今贤人中也少有人能够达到。因为,在孔子看来,仁者不仅自身要有很好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做得如何。管仲一些做法虽然不符合当时的道义,但实际效果很好,人民至今收益,因此就是仁者。因此,我们今天要从孔子对仁者的认识中汲取智慧,不能仅注重形而上的东西,关键要看实际效果。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孟起时
  • 彭岸良
  • 桃子酱
发送

6条评论

  • “仁”字 谈何容易
    2020-06-15 08:59:09 0回复
    0
  • 不盖棺不好定论啊。
    2020-06-15 08:55:15 0回复
    0
  • 谦逊的孔子,仁心典范。
    2020-06-15 08:26:44 0回复
    0
  • 《论语》.学而:"有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话看似高度概括了孔子之"仁",且慢,不能断章取义。
    孔子之"仁",大概分为两个方面而言:
    一,仁政。要求统治者们实行仁慈之政,反对苛政和滥杀,曾有言"苛政猛于虎"。这对后世的有些国君丶皇帝是有一定影响的。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如汉初的"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开元之始,轻徭薄赋、明宣帝朱瞻基的"仁政孝治天下"等等。
    二,是指人与人之间,何为"仁者"一一"仁者爱人"。孔子以为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这有益于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和谐相处。
    孔子之"仁",由其弟子曾子,传给了孔子的孙子子思,再由子思的弟子们传给了孟子,是为"思孟学派",由此上溯,即"孔孟之道"了。
    一种好的文化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不断发展的:
    孔孟之道成了宋明理学中"陆王心学"的思想之源,影响极为深远而广泛(波及日韩越等国),乃至于其代表人物之一陆象山
    (陆九渊)直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他把"仁"的思想作了登峰造极的阐述了。
    巧的是,孔子之"仁",与产生于同一时期的佛学中的禅宗境界,近乎孪生兄弟,相互輝映,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种人道主义思想,符合人伦和人性。就現实而言:对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有裨益一一当今世界的人们,可以借助"仁"的哲思,来成就所谓的"内圣之学,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当然,有些专制统治者故意曲解孔子之"仁",那是另说了。
    还有孔子之"仁",在战国时期,不被当时的各诸侯国所釆讷和传播,因为当时正值各路诸侯们,大肆扩张之时,所以孔子在世之时,并不被食肉者们视为圭臬的,直到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子曰"方得大行其道了。
    探讨孔子之"仁",不可"舍其本"一一脱离孔子所处的时代……
    2020-06-14 18:09:21 0回复
    0
  • 孔子说自己称不上仁者,这是谦虚了。那他为什么这样说,实际是对弟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0-06-14 10:17:52 0回复
    0
  • 孔子说自己称不上仁者,这是谦虚了。那他为什么这样说,实际是对弟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0-06-14 10:17:52 0回复
    0
  • 564
    积分
  • 309
    博文
  • 113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