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太伯奔的吴在哪里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0-05-16 11:18:01
9262 2 2

太伯奔的吴在哪里

《史记•吴太伯世家》曰: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太伯所奔荆蛮,一般认为就是无锡梅里。但很多史书又说:太王死,太伯奔丧,季历定要将王位还给太伯。太伯回避退让再回吴山,季历追到吴山执手恭让王位。如荆蛮在无锡,这来去几千里,沿途都是商统治区域,谈何容易!因此,有些人认为太伯奔的吴可能是离先周较近的北吴或西吴。

北吴在今山西平陆县吴城,是季历孙周武王封仲雍次曾孙仲(虞仲)的虞国所在地,又名“弓渔”;后周康王又将江南宁镇之间的宜地封给虞国,古代虞吴同音同意,江南吴国或勾吴历史由此开端。但这与《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不符。祖先祭祀在商周时代非常重要,武王克商后寻太伯和仲雍后代,主要为让其承祀太伯和仲雍,使族亲不致绝祀。而太伯无子,过继须以嫡以长,周章作为仲雍长曾孙理所当然应承祀太伯之祀,因此武王承认其为吴君;而仲雍之祀只能通过封周章弟仲为虞侯解决,吴就此分为南吴北虞,周章之吴明显建在虞、宜之前,无锡梅里太伯墓和常熟虞山仲雍墓都是明证。

而西吴在今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吴山离岐山100多公里,太伯以为父王进山采药为由,先去吴,完全符合“父母在不远游”之古训,以及太伯既要避居让贤又能奔丧尽孝的需要。而且,吴山并非等闲之处,乃虞舜帝后裔太岳部族发祥之地,是我国最早祭祀舜帝、黄帝的地方,是有岳山、吴岳之称的中国历史名山。可见,吴国名称来自虞舜帝之,虞吴同音同意,当地人民敬奉“荆吴祖地”、“伯仲初始”的太伯庙遗迹,并非空穴来风。

那么,为什么很多史书都肯定太伯奔的荆蛮之地是无锡梅里呢?我们认为,无锡梅里是太伯出走的最终落脚地。太王死后,季历吴山恭让王位,太伯无奈,只好带族人再次迁移,终于历经千难万险,跋涉几千里,通过断发文身融入当地越文化,在季历不可能找到的江苏常州无锡一带太湖之滨建立了吴国。这样看来,太伯吴国建于季历即位后和周武王克商前,的确是除当地越族外江南太湖流域、包括苏锡常地区华夏文明的始作俑者;太伯奔荆蛮可能分为宝鸡吴山之荆和无锡梅里之蛮两个阶段,太伯可能将追随自己来江南的吴山荆人安置在荆村、当地归顺的越人安排住蛮巷,自己则居梅里。梅里在吴语中其实是“蛮篱”,篱是简陋防御工事,筑“蛮篱”为控制荆蛮之众。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发送

2条评论

  • 泰伯奔吴明确指明现代梅里地方的古籍很多,最早是三国时候的【皇览】:吴县北梅里聚,去城十里。当时的梅里大概率属于吴县。
    而仅仅说泰伯奔我们这个东吴而非什么北吴西吴,没明确指定地点的都写的比较模糊,也就是【穆天子传】,【左传】,【论衡】等7,8种古籍了,都是寥寥数语一笔带过。
    2020-05-26 10:27:27 0回复
    0
  • 说得有理。
    2020-05-17 08:22:05 0回复
    0
  • 23244
    积分
  • 1808
    博文
  • 7740
    被赞

个人介绍

河海大学退休教师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