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灾难也是最好的教材。听这位校长怎么说。

半部堂 最后编辑于 2020-02-16 10:46:18
11340 3 5


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人类发展的历史,自然灾害、瘟疫从未曾远离,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理性,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探究,从而抓住这些灾害的本质,破灾为安。就同学们而言,有三个怎么看待的问题值得大家深思。

1、怎么看待人与自然

有这样一批先哲是这样讲的。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法国 雨果

“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 ——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德国 恩格斯

美国作家查理德·洛夫的《失去山林的孩子》写到:“在户外玩耍的孩子生病、感到压力或变得极具挑衅性的几率较小,他们更能适应生活中意料之外的转变。”

环境伦理学之父霍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在他的《环境伦理学》前言中专门引述了维克多·雨果这段话:First it was necessary to civilize man in relation to man. Now it is necessary to civilize man in relation to nature and the animals.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明化,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文明化。

我们历来有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荀子讲“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我以为人类是自然的宠儿,但我们要学会与自然的对话与融合。

2、怎么看待生命

恩格斯讲: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蛋白质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不断地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就停止,蛋白质也就分解。

林语堂在《青春你好》中是这样看待生命的:“科学无非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对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学是对于生命的叹赏,艺术是对于生命的欣赏……”

这些(数据)或曾经是生命

这次冠状病毒已夺去我们同胞的生命超千人。他们可能是用生命呵护生命的白衣天使,可能是始终坚守岗位的平民英雄,可能是撑起家庭的人父人母,可能是安享晚年的祖辈恩亲,可能是刚刚步入社会对未来憧憬满满的血气青年…… 他们是我们的同胞兄弟,他们是大自然的子民,是或曾经是鲜活的生命。

这些(海豚)是生命

奥斯卡获奖纪录片《海豚湾》真实记录了大量海豚被当地人屠杀的血腥场面。我这里有一组照片请大家观看。

这些(藏羚羊)也是生命

电影《可可西里》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青藏高原有一群精灵一一藏羚羊。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藏羚羊,不过随着藏羚羊绒的价格暴涨,可可西里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到1999年骤降到了仅7万只。

海豚湾的鲜血让人心痛。保护可可西里的巡山队员勇敢无畏令人动容。只有当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我想说的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应珍视自己,敬畏一切生命。敬畏不是示弱,而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地球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会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

我更想说的是灾难面前,最易看清人性;困境当前,最能了解自己!人世的纷繁中,总要用清明的心眼,穿透喧嚣与迷雾,看懂一些事情,乾坤即在。

3、怎么看待英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代英雄有一代英雄的感动!

何为英雄?

有勇气在自己生活中尝试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正是那些使社会臻于伟大的人!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笔下的英雄。

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在同充满敌意的世界对抗中殊死搏斗,性格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这是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式的英雄。

“一切真正的英雄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英雄。”这是英国女诗人伊·芭·勃朗宁认为的英雄。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毛泽东主席认为的英雄。

在这场疫魔的抗击战中我看到了这样的英雄:

是这样一双手让我敬她为英雄 这一双手是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护士胡佩的双手。她的双手终日被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浸泡侵蚀着。98年出生的她,还不到22岁,面对疫情她选择了迎难而上,挺身而出,伸出了自己的双手!

是这样的发型让我敬她为英雄 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90后护士,两个孩子妈妈。因她所在的医院被征用,专门用来收治确诊病人,为了节省时间,防止感染,单霞毅然剪掉了齐腰长发“光头明志”。

是这样的院长让我敬他为英雄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2018年就被确诊为渐冻症,这个病不可逆,乐观的话,他只有8到10年的生命时光了。但是从去年12月底到现在,他始终奋战在防控一线,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他是一个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赛跑的人。

是这样一位老人让我敬他为英雄 1月31号上午在山东日照东港区一个派出所里留下了这样一副画面:一位老大爷推门进来,扔下一万两千元和“急转武汉”字条转身就走了。他就是东港环卫工人——袁兆文,68岁,每个月的收入只有600多块钱。画面只有这17秒,但它定格了人的心灵与伟大。

当然英雄无数,人民日报《谢谢你,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一组新闻图片告诉了我们这一切。这是一组平凡的中国人的画像:交警为生命坚守阵地;建设者为生命争分夺秒;快递员为生命奔波不停;志愿者为生命挺身而出……作为普通学生,宅在家,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你们也是斗士。宅家一个月不出门,这是需要定力的。其实每一个普通人发出的微光,才是战胜疫魔的火种。

我满心希望:一个慢待英雄而热捧偶像的时代应该过去,一个把英雄当偶像的时代必将到来!

第三句:生息不止,吾辈不屈

万物皆有裂缝,人世间的变化与新生事物的发生从来没有停止过,生命不息,吾辈不屈,关键在于做好自己。当你有力量成为一盏灯、一片霞、一个太阳,愿你毫不吝啬的照耀这片大地,哪怕只能透过一点点缝隙;当你还是一棵稚树、一株幼苗、一簇新芽,不妨汲取知识、储备能量,丰厚自己。

做好自己,你不妨从今天开始——

一、做一个真懂规则的人

规则是人的共同之约,也是人的行为之约。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童叟无欺。规则只有底线,没有无限。遗憾的是我常常看到一些“熊孩子”,“巨婴”,不懂规则,不讲规则,自以为是,而买单的恰恰是他们自己。我们海亮学子要讲究规则的“标配”。

二、做一个真知美好的人

美是人之为人的神器,而美好则是人之不器的神器。在抗击疫魔中,一个个医务工作者因为长时间戴口罩,在他们的脸庞上留下了一道道勒痕,如果能从这一道道勒痕中品味出爱的情愫,这恰恰是美的自觉。我们的同学们要善于在大生活,大场景,大奋争中寻找美,审视美,并由此开启自己美的人生。

三、做一个真有力量的人

力量从哪里来?培根讲知识就是力量,这仅仅只是力量之基。而力量之魂往往表现在大灾面前你的能力、你的作为、你的担当,你的风采,这一切是应试教育考不出来的。我们很多人学历高但本领不大,名头大但能力不强。我们海亮教育要警思并远离这样的教育,我倡导的“四个一百“行动(读100本名著,品100幅名画,赏100首名曲、观100部名片)就是希望给你们打下这样的精神底子。

四、做一个真重德行的人

德行不是一份份光鲜的论文,一次次光亮的获奖。一个真正的学人,应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才智用在普通百姓中,这次疫魔抗击战不断地在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些人生道理:我们要从利己走向利他。这一切对你们来讲也许还太远太早,其实不远不早,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海亮人讲“心念大爱,行求致远”,就是这份讲究,这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是我们海亮学子一生的追求。

五、做一个真爱学习的人

这些年来,我们很多同学,很多家长习惯于所谓的热门学科的学习,社会时尚金融,金融专业便热翻天;社会时尚外语,外语专业便热翻天;社会时尚演艺,演艺专业便热翻天。这都是“精致的功利主义”表现。这次疫灾再次提醒我们,战胜疫魔的最有力武器还是科学,是高专业化的学科群。这些学科群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以及基础性人文学科。我们海亮学子应该追求这样的基础学科的学习,这才是一个现代学子学业的本真追求。

六、做一个真讲卫生的人

这是一个老话题,恰恰有很多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可否拒食野味?食野味者即愚昧者,我们海亮人要讲“净嘴”。我们可否拒绝陋习?人的成长是从陋习的反叛中开始的。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彭岸良
  • 倾听民生
  • 甘草
  • 荷边垂柳
发送

3条评论

  • 深刻的道理 满心的希望
    2020-02-19 17:16:51 0回复
    0
  • 灾难就是灾难,它是上天或某些人赐予人类的"血难"。是一大反面教材。不是灾难让普通变成美好,而是很多的美好一直都是普通。谁都想岁月静好。
    有鉴于此,似乎不该抬举为最好的教材……
    就如战争,我们可以讴歌英雄,但是断不可与血腥伴舞。虽然战争促进了科技的极大发展。尤其是近代。
    好比《三国》里的英雄,群雄如蚁,至今国人们仍在交赞不已……
    但,请谨记在心是:东汉末年我国的人口在五千万以上,三国之役后,三国人口之和是九十万!超不过常州市区的人口。
    能说三国之灾是也是最好的教材吗?非也!
    古人云:道法自然。
    还有:天人合一。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列举有数十种动物,万万不可对其动嘴,可惜他老人家忘了把中华菊头幅一并带上。
    带上了蝙蝠又怎能怎样?中间宿主多的是。现在还在寻寻觅觅中。
    当年的非典,几乎全世界的病毒学家们都认为,全是果子狸惹的祸,直到十年后的二O一三年才认识到,非典的第一宿主是中华菊头幅,和这次毒魔源于一家!果子狸是一中间宿主而已……,
    这次的中间宿主还有谁谁谁:穿山甲?蛇?是还是不是?迷。
    不知道什么时候,灾难会从天而降,我们,渺小的人类只能直面而对!逆行而上!见招拆招!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生命健康永远是第一,我们理当赞美舍生忘死的英雄们,致敬不辞辛劳的平凡者。
    现在还不是庆功的时候,同志们仍在努力!
    鲜花和掌声一个都不能少。也决不该少,只是得待到春暖花开时⋯⋯
    我们可以在后方为逆行者们加油助威,要有这样的信心,在不久的将来:"借问瘟君何处去,纸船明烛照天烧!
    我相信: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绝不想有什么"倒春寒"……
    2020-02-16 15:57:35 0回复
    0
  • 灾难,关键是如何战胜它;更重要的是有战胜灾难的预案;通过一次灾难能悟出点经验教训,以便战胜更大的灾难。
    2020-02-16 14:22:02 0回复
    0
  • 10368
    积分
  • 672
    博文
  • 3448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