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数说常州与苏锡宁通差距: 苏锡常一体化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3-10-24 08:39:00
6875 6 7

数说常州与苏锡宁通差距:

苏锡常一体化

安  文

最近,苏锡常将设立经济特区’” 具体到一些特殊政策有板有眼细节的不实信息,传得沸沸扬扬。且不说其是否空穴来风,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对常州好坏如何?国家是否设立经济特区,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眼下,城市圈一体化的确是城市发展主流,但是否需要再在苏锡常建设一个经济特区,不能一厢情愿拍脑袋,而要结合实际深入思考。

设立苏锡常经济特区的必要性有待商榷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经济特区一词诞生于43年前,把它和今天的苏锡常结合起来,是否合适?在求解这个问题前,要先搞懂国家建设经济特区的出发点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刚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中国,亟需一个披荆斩棘的尖兵来搞活经济。1979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建议中央下放若干权力,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市、珠海市和重要侨乡汕头市开办出口加工区。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的支持与鼓励。当时,邓小平鼓励广东: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经济特区肩负先行先试的使命,享有减免关税等优惠政策,通过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吸引外商投资,推动经济和技术发展。此后短短几年,四个经济特区诞生了三天一层楼、渔村变闹市、家家万元户、户户小洋楼等传奇故事,成为一个时代快速发展的符号。1988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海南建省并划定为经济特区;20105月,中央批准新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推动国内形成陆上开放海上开放并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回顾过往,能够看出,经济特区曾作为一种新鲜事物,为刚刚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中国破冰蹚路,打拼出一片新天地。现如今,对外开放已经覆盖全国,经济特区特殊政策几乎已经成为普惠性国民待遇,各地对建设经济特区的期望自然不似以往那样热切。从2010年至今,中国经济特区数量只有7个,近年来也没有计划新设经济特区的迹象。展望未来,即便在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国内领先的苏锡常,亦看不出有设立经济特区的必要。

设经济特区或加剧苏锡常与沪、宁的内卷

继经济特区之后,在这13年里,都市圈城市群发挥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作用,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平台。

2016年,国家支持上海正式提出构建“1+6”都市圈。当时被纳入上海都市圈的6个城市分别是江苏的苏州、无锡、南通,浙江的嘉兴、宁波和舟山。2019年,常州被纳入上海都市圈的范围。

从国家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国际大都市圈的规划大棋盘看,苏锡常都市圈这个北翼的主要功能,是全面强化与上海核心的功能对接和互动,加快推进沪苏通、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目前发展态势证明这种布局卓有成效,至少没有新设龙头或核心的必要。从经济总量来看,背靠上海的苏锡常,东强西弱的局面正逐步趋于缓和:最靠近的上海的苏州,2020GDP已超两万亿;无锡向1.5万亿进发;而距上海较远的常州今年也会进入万亿俱乐部。从产业发展看,苏锡常在承接上海溢出效应的同时,不断摸索建立自身优势产业体系,在某些方面已具备超越上海的实力。其中,苏州坐实了全球工业大市位置,无锡则是物联网、集成电路产业的新高地,常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全国。

有网友认为,2022年苏锡常三市GDP总量达到4.8万亿,比深圳(3.24万亿)高出1.5万亿多,如果苏锡常能成为经济特区,将有望成为国内经济特区中的最强。这是想与上海叫板别苗头,客观上要与上海内卷。而根据苏锡常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状况,应该坚定相信,都市圈的一体化乃至同城化才是未来政策的大方向。如在上海旁边再建一个苏锡常经济特区,无疑将挑战上海大都市圈的地位,两方在各类资源上将形成不必要的竞争,整体上不利于协同发展长三角世界级国际大都市圈。

一体化的苏锡常就是最好的苏锡常

很早前,江苏省就提出了苏锡常都市圈构想。2015—2016年,《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两份文件明确了苏锡常都市圈的建设。近年来,国家行政区划改革政策日益趋紧,早已规定坚持行政区划保持总体稳定,做到非必要的不调,拿不准的不动,实际条件不成熟的不改。这意味着,短期内,无论是城市合并亦或设立经济特区,几乎都失去了可能性。就拿无锡来说,近年来,不少网络声音都呼吁将无锡代管的江阴、宜兴撤市设区。这一进程至今都难推下去,遑论将更大范围的苏锡常连成一体构建经济特区了。

此外,如在苏锡常设立经济特区,主导者和从属者之间利益关系如何协调,亦是难题。如三市的教育水平、物价、房价等均有差异,如果形成经济特区,收入比较低的城市如何应对养老保险、社会服务等标准的变更。

从文化角度看,外人看苏锡常都属于苏南,但本地人知道,三地方言差异还是较为明显的。在常州人听来,上海话比苏州还好懂些。且苏州是小桥流水古城士文化,无锡是自然景观和商文化,常州是运河历史科举文化,三者差异同样很大。

总而言之,大家如此关心苏锡常设立经济特区这事,其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没有必要。设苏锡常经济特区的可能性近乎为零。实际上,苏锡常本身作为一个城市群,正不断推进一体化进程,如交通一体化等。一体化虽不是特区,但更重视各城市的协同配合,符合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发展要求,对三市协调发展好处最多。总的来说,现在的苏锡常,或许就是最好的苏锡常。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方块糖
  • 善舞
  • 竹青
  • 月满西楼
  • 双桂女
  • lzz_
发送

6条评论

  • 那把江阴宜兴张家港重新分配下更合理,更公平,更利于城市规划建设,文化寻根
    2023-10-23 13:05:43 0回复
    0
  • 有道理
    2023-10-23 09:32:42 0回复
    0
  • 有一定道理
    2023-10-23 09:09:19 0回复
    0
  • 长三角,各自飞速,各具特色。
    2023-10-23 08:38:15 0回复
    0
  • 一体化要加快推进。
    2023-10-23 07:54:44 0回复
    0
  • 与苏州、南京、南通都没有可比性,与无锡比较恰当。但也有地理位置和区域差异,如果马山不划走,宜兴归常州,结果也不一样。还是和自己比吧,不断超越自己者是目的。
    2023-10-22 14:57:15 0回复
    0
  • 23272
    积分
  • 1814
    博文
  • 7789
    被赞

个人介绍

河海大学退休教师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