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一闪而过微篇小说】立秋,偷只西瓜来“啃啃”

常州小城 最后编辑于 2023-08-11 10:37:39
1325 4 4

【一闪而过微篇小说】

 

立秋,偷只西瓜来“啃啃”

(本文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

 

时代前进,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改变,一些节日,有些节气,在慢慢地发生变化,越来越少了节日、节气民俗的原有味道,特别是文化的味道。

就如“啃秋”。

8月8日农历六月廿二是廿四节气“立秋”,立秋的习俗之一是“啃秋”。天刚暗下来,一群孩子在立秋的带领下在菱溪河北岸河滩上集中了。立秋看中了河南岸那大田里种的西瓜,还有金瓜,发现这里的头茬、二茬瓜已经摘了,还剩下的一些秋瓜,估计主人卞二爷也不是很当回事了。所以就约好了几个孩子,大家每人摘一个回家,给全家人一起“啃一啃”。

往年,他们也游水到南岸去摘瓜吃,不一定是在立秋这天,因为心中害怕,摘瓜时手忙脚乱,常常将瓜秧扯断,且也不管生熟,找个背人的地方就开吃。常常是因为摘的瓜不熟,捶开后一吃不甜便扔掉。到卞二爷晚上过来发现,就朝着南岸来几句不痛不痒的“骂山门”,算是对糟蹋了西瓜的孩子们一个警告。

这些熊孩子猴精猴精的,他们游水到南岸,隔着瓜田几百米,站住了,眼睛齐刷刷瞄向用稻草搭的人字形草棚那边的动静。草棚是看管田里作物的临时住处。农村人实诚,白天瓜田是没有人看管,过路人摘个吃吃解解渴也就吃了,他们担心的是晚上有野兽来糟蹋,因此大多晚上才候在草棚里。

熊孩子们没想到,今晚卞二爷特意早早到了草棚。他听到有一群人游水的声音,就走出了草棚,躲到一丘田那个小土坡下观望着。见是结伴来的熊孩子,站在那里挥手比划着,一人面朝草棚席地坐着,另外几人轻手轻脚地向瓜田走去。来摘瓜的。卞二爷心里五味杂陈,不免还有点开心起来。

卞二爷也不声张,从小土坡下矮着身子,绕到另一边,悄悄地向瓜田靠过去。那个席地坐的孩子,一直把双眼盯着草棚那边,怎么也想不到另一边的小土坡下,卞二爷已经接近了他的同伴们摘瓜的那丘田。

做什么呢?这么慌里慌张的?”卞二爷腾地一下站到瓜田的田塍上,板着脸说。

已经抱着西瓜的、已经找好正弯腰想摘的,尤其是那个目不转睛盯着草棚的熊孩子,顿时都傻住了。

“先住了,都给我过来,站成一排。”卞二爷走到田头那个路口,看几个学生都站在面前了,卞二爷就对着就差把头低到两腿间的立秋,“立秋,你带的头吧?说说,怎么回事?”

 “二爷,我错了。”立秋低声嗫嚅道。

“错了?哪错了,说说看。”卞二爷毫不客气。

立秋低着头小声地说:“ 今天是立秋,我们来摘瓜,是想带回家让全家人啃一啃。二爷您说过这是民俗……”

“你们这些熊孩子居然还记得立秋要‘啃秋’!”卞二爷的眼睛有些湿润了,说,“齐步走,进草棚!”

立秋他们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这块田是他们经常“光顾”的瓜田,这回逮住了,新账旧账一齐算,卞二爷肯定不会饶帅的,他们想着:“这回算是玩完了,一顿臭打是逃不掉了。”

几个光腚熊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战战兢兢地跟着卞二爷进了草棚。草棚里一大堆西瓜和金瓜,弥漫着香甜的气息,勾引着他们的馋虫。

令立秋他们十分意外的是,卞二爷不但没有发火,反而和蔼地对他们说:“啃瓜吧,啃个够!”卞二爷一边切西瓜,一边唠叨着,“秋是要‘啃’的。这是民俗。秋得啃,百病少;秋一啃,时运好。也不管有没有道理,千百年来一代一代人传下来的。可是,现在,这民俗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淡忘了……”

立秋他们见卞二爷没有一点儿要打他们的意思,提着的心放下了,恐惧感也消失了,美美地啃了一顿熟透了的大西瓜。立秋一边啃西瓜,一边注视着面前这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他说话慢言慢语,眼光中满含关爱之情。他看着几个熊孩子狼吞虎咽地啃着,笑着,开心地说:“啃好了,每人再拿一个,多了拿不动,爷爷送你们过河!”

卞二爷撑起一只小船,一直把熊孩子们送到南岸河滩,又嘱咐他们:“回去和大人再一起啃哦!”

回过身子,卞二爷泪流满面,嘀咕着:“菱溪里的人怎么就忘记了‘啃秋’这个民俗了呢?好在,有立秋他们这些孩子还记得,但愿后继有人哦!”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双桂女
  • 泉水涓涓
  • 人参果
  • 葛维亚
发送

4条评论

  • 感人的故事!
    2023-08-21 09:14:39 0回复
    0
  • 有道理,写得真好!
    2023-08-11 14:30:37 0回复
    0
  • 卞二爷是老好人,懂民俗,懂孩子的心。
    2023-08-11 14:03:05 0回复
    0
  • 真是小说啊。
    2023-08-11 13:47:27 0回复
    0
  • 4627
    积分
  • 1550
    博文
  • 1053
    被赞

个人介绍

一个爱好文学写作的菱溪人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